知ing

呐喊

鲁迅 /

神秘师兄 上传

  “精神胜利法”因阿Q而闻名,但它又决不是由阿Q所独享;“精神胜利法”不仅属于遥远的历史,还活跃在缤纷的今天,并且指向无法预示的将来。
“精神胜利法”总是起始于捧腹,终结于扼腕。阿Q,这个“精神胜利法”的集大成者,一次次以他的自欺自|慰、自傲自足,到处碰壁、饱尝辛酸,得意和凄惨、胜利和失败轰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一次次在笑声和叹息中沉思。
专家说,阿Q的性*格集合了整个国民劣根性*,阿Q是超越时代和民族的;对,没错。可当我每每看到羸弱的阿Q用他的“精神胜利法”抵御外力时,感受到是无奈的滑稽和浓厚的悲凉:这到底是人性*的分裂泯灭,还是环境的恶劣失常?
恩格斯在论述早期基督教的产生时说:“现状不堪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没有任何出路……但是,在各阶级中必然有一些人,他们既然对物质上的解放感到绝 望,就去追寻精神上的解放来代替,就去追寻思想上的安慰,以摆脱完全的绝望处境……”如果说宗教的缘起是无奈的人们尝试摆脱绝望的处境,那么,在没有宗教 传统的中国,“精神胜利法”是不是阿Q们用来维持心理平衡所做的努力呢?
作为个体的生命存在,人必须要不断地接受环境的种种不如意:天有云,地不平,人离散,情无主,无论主动或被动,反正这由不得你随意差遣,召之即来,挥之则 去。据印度心理学家曼格尔分析:“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很多情况是失败和挫折。失败和挫折使自我受到伤害,并引起焦虑和自卑感。在受到挫 折时,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我们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如果立于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这个命题,“精神胜利法”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因为人总要 天然地躲避“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维系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以求得自己的正常生存。
阿Q的“精神胜利法”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一切生存的不幸在他身上被推演到了极致:活的苦恼、无家可归的惶惑、挣扎的无望、死亡的恐惧。更 为不幸的是,他的所有摆脱绝望的尝试换来的是更大的绝望。审计学家说,一个谎言需要五个谎言来掩盖,五个谎言需要二十五个谎言掩盖……对阿Q,每一次“精 神胜利”的选择,也注定要用加倍的“精神胜利”弥补。于是,在绝望的轮回里,他不由自主地创新着“精神胜利法”的升级版。失败、屈辱的阿Q如跷跷板上的黑 熊,即便以退回内心、丧失自由为代价,也没有达到心理的平衡,解决与环境的冲突,最终被淹没在更大的黑暗里,像一滴墨,悄无声息地溶进染缸。
艺术是生活的凝练和升华,诸如阿Q式的生存及其环境的尖锐对立已渐模糊。但凡活着,不幸和伤痛总是难免,且清晰可见。智慧者如苏格拉底,饱受 悍妻之责,即便被从头到脚倾注一盆冷水,却能温和道出“雷霆之后,必有暴雨”。领袖者如罗斯福总统,家中失盗,回信给安慰他的朋友这样说:“感谢上帝:因 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精神胜利” 到了如此境界是一种超越。就如弗洛伊德断定的那样,艺术家的诞生是由于他高明地把白日梦转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这绝非常人所及,对于芸芸大众,大多以“精 神胜利法”满足于内心的平衡,自怨自艾、自哀自叹中小心翼翼地得过且过,“边吃肉边骂娘”或“边骂娘边吃肉”。
如果“精神胜利法”能如温热的泪水给干枯的眼睛以湿润,给薄脆的心灵以释然的平和,成为一段顺其自然的喜剧片花,也未尝不是一种平静的选择;但是否也会这 样的演出:以沉浸在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中而心满意足开场,以屈服于现实的麻木欣然推进,以成为现存环境的浑噩不觉的奴隶落幕?现在是历史的沉淀,今 天的积累也在未来呈现。或许,“精神胜利法”的悲喜剧有很多的版本,每个人是观众,是演员,可能还会客串导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