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译注
【说明】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 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 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古人今人多有指出,兹不赘述。下面谈谈本篇在艺术上的特点。
在本篇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激|情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另外,在本篇中作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客观提供的史料基础上,通过对鲁国历史盛衰的考察和记述,生动地再现了隐桓之事、庆父之乱、襄仲杀嫡立庶、三桓攻伐公室的真实历史画面,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也揭示了鲁国由盛而衰的必然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特地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一是用周公的品德与鲁国后世无道君臣进行强烈对比,二是用鲁国的所谓“洙泗礼义之邦”的高雅招牌与鲁国后期统治者的婬乱、凶残、猥琐进行对比:从而尖锐深刻地揭露了某些统治者斤斤于揖让之节的表面形式、而行事则极尽其荒婬之欲诛杀之能的极度虚伪行径,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高度现实主义精神。
【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讨伐殷纣,军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佈纣之罪状。把箕子从临禁中释放出来。封纣子武庚禄父,命管叔、蔡叔辅助他,以承续殷之祭祀。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就是鲁公。但不让周公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延辅佐武王。
武王战胜殷纣的次年,天下统一之业尚未成功,武王患病,身体不安,群臣恐惧,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以明吉凶。周公说:“不可以令我们先王忧虑悲伤。”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设立三个祭坛,周公向北站立,捧璧持圭,向太王 、王季、文王之灵祈祷。命史官作册文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周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会事奉鬼神。但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他能使天赐宝运长守不失,我们的先王也能永享奉祀。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周公命史官作册文向太王 、王季、文王祝告要用己身代替武王发之后,就到三王祭坛前占卜。卜人都说吉利,翻开兆书一看,果然是吉。周公十分高兴,又开锁察看藏于柜中的占兆书,也是吉象。周公即进宫祝贺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此所谓上天为天子考虑周到啊。”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告诫守柜者不许泄露。第二天,武王霍然痊愈。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 、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遗民,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让他奉行殷之祭祀。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天降福瑞,唐叔得到二茎共生一穗的粟禾,献给成王,成王命唐叔到东部周公军队驻地赠给周公,写了《馈禾》。周公接受后,感激赞颂天子之命,写了《嘉禾》。东方安定后,周公回报成王,作诗赠给成王,其诗名为《鸱鸮》(chīxiāo,吃消)。成王也未敢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成王在镐(hào,浩)京朝拜武王庙,然后步行至丰京朝拜文王庙,命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邑勘察地形。三月,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并进行占卜,得象大吉,于是就以洛邑为国都。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yǐ,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当初,成王幼小时,有病了,周公就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向神祝告说:“王年幼没有主张,冒犯神命的是旦。”也把那祝告册文藏于秘府,成王病果然痊愈。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婬放荡,就写了亡到楚国。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即迎回周公。
周公归国后,怕成王年轻,为政荒婬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婬佚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因此过去殷王中宗,庄重恭敬地畏惧天命,治民时严以律己,竞竞业业不敢荒废事业自图逸乐,所以中宗拥有国家七十五年之久。殷之高宗,久在民间劳碌,与小民共同生活,他即位后居丧,三年不言语,一旦说话就得到臣民拥戴,不敢荒婬逸乐,使殷国家安定,小民大臣均无怨言,所以高宗拥有国家五十五年。殷王祖甲,觉得自己并非长子,为王不宜,因此长时间逃避于民间,深知人民需要,他安定国家、施惠于民,不悔慢鳏寡孤独之人,所以祖甲拥有国家三十三年。”《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婬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文王每天日头偏西还顾不上吃饭,拥有国家五十年。”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
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
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周公去世那年秋后,庄稼尚未收割,一场暴风雷霆,禾稼倒伏,大树连根拔起。王都的人十分害怕。成王和众大夫穿好朝服打开金縢之书,看到周公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的册文。太公、召公和成王于是问史官和有关人员,他们说:“确有此事,但过去周公命令我们不许说出去。”成王手执册文而泣,说:“今后不要在笃行占卜了!过去周公为王室辛劳,但我年幼不理解。现在上天发威来彰明周公之德,现在我应设祭迎其神,亦合于我们国家之礼。”成王于是举行郊天之礼,果真天下雨,风向反转,倒伏之禾全部立起。太公、召公命国人,凡倒下的大树都扶起培实土基。当年大丰收。于是成王特淮鲁国可以行郊祭天和庙祭文王之礼。鲁国所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是因为褒奖周公的德行啊。
周公死时,其子伯禽早在以前接受封国,就是鲁公。鲁公伯禽当初受封至鲁,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说:“为何如此迟晚?”伯禽说:“变其风俗,改其礼仪,要等服丧三年除服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因此迟了。”太公受封于齐国,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说:“为何如此迅速?”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间的仪节,一切从其风俗去做。”等后来太公听说伯禽汇报政情很迟,叹息说:“唉!鲁国后代将要为齐国之臣了,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造反之事,淮夷、徐戎也一起兴兵造反。于是伯禽率军至肸(bì,必)邑讨伐之,写了《肸誓》,说:“准备你们的战甲头盔,必须良好。不许毁坏牛栏马圈。马牛走失,奴隶逃跑,军士不得擅离职守去追捕,他人之马牛奴隶跑到自己处要归还。不许劫略侵扰,不许入户盗窃。鲁国西、南、北三方近郊远郊之人,备办粮草桢幹,不许缺少。甲戌日我军修筑工事征伐徐戎,不许届时不至,否则处以极刑。”发布《肸誓》后,就讨平徐戎,安定了鲁国。
鲁公伯禽死后,其子考公酋继位。考公四年死,其弟熙继位,就是炀公。炀公修建了茅阙们。六年炀公死,其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十四年,其弟(bì,必)杀幽公自立为君,就是魏公。魏公五十年死,其子厉公擢继位。厉公三十七年死,鲁人立其弟具为君,就是献公。献公三十二年死,其子真公濞(pì,僻)继位。
真公十四年(前841),周厉王为政无道,出逃于彘(zhì,至)邑,周公、召公共同执政。二十九年(前827),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前826),真公死,其弟敖继位,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前817)春,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西行朝拜周宣王。宣王喜欢戏,想立戏为鲁国太子。周之大夫樊仲山甫劝谏宣王说:“废弃长子而立少子,不符合于礼制;不符合礼制,必然触犯先王之命;触犯先王之命必被诛杀:所以发令不可违背礼制。命令难以实行,政令就没有权威;命令被实行而又违背礼制,人民将不服从主上。而下级服务于上级,年轻者服务于年长者,这才符合礼制。现在天子您立诸侯之继承人,而立其少子,是教给人民违犯礼制。如果鲁国遵从您的命令,诸侯也仿效而行,先王之命必然阻塞难行;如果鲁国不遵从您废长立少的命令,您必要诛伐鲁国,您就等于自己诛伐先王之命。那时您诛伐鲁国是错误,不诛伐也是错误,请您慎重考虑。”宣王不听,终于立戏为鲁太子。夏天,武公回鲁国后去世,戏继位,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前807),懿公之兄括的儿子伯御和鲁国人攻杀懿公,立起伯御为鲁相。伯御在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死其君伯御,而询问鲁国公子中谁能启发训导诸侯,让他做鲁国嗣君。樊穆仲说:“鲁懿公之弟称,庄重恭谨敬事神灵,敬重长者;处理事务执行法规时,必定咨询先王遗训和正确经验,不干犯先王遗训,不抵触正确经验。”宣王说:“好,这样就能训导治理其民众了。”于是在夷宫立称为鲁君,就是孝公。此后,诸侯多有违抗王命的。孝公二十五年(前771),诸侯背叛周室,犬戎人杀死幽王。秦开始列为诸侯。
二十七年(前769),孝公死,其子弗湟继位,就是惠公。
惠公三十年(前739),晋人杀其君昭侯。四十五年(前724),晋人又杀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前723),惠公死,长庶子息代理政务,执掌君权,就是隐公。当初,惠公正妻无子,其贱妾声子生儿子息。息长大后,惠公为息娶宋国女。宋女来到鲁国,惠公看她美丽就夺为自己的妻子。生下儿子允。惠公将宋女升为正妻,立允为太子。到惠公死时,因为允太幼小,鲁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不叫作即位。
隐公五年(前781),在棠地观看捕鱼。八年(前715),与郑国交 换天子所赐之封邑太山的枋(beng,崩)和许田,君子讥贬这件事。
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挥向隐公献媚说:“百姓认为您当国君于民有利,您就不要代理而正式做国君吧。我请求您杀掉子允,您让我当国相。”隐公说:“先君有命在前。我是因为允幼小,所以代理国政。现在允已长大,我正营造菟(tù,兔)裘这个地方准备养老,再把国政交 给子允。”公子挥害怕子允听到自己的话而杀他,反而向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说:“隐公想正式做国君,除掉你,你要考虑此事。请允许我为你杀死隐公。”子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将要祭祀钟巫之神,在社圃斋戒,住在?(wěi,伪)氏家中。公子挥派人在?氏家杀死隐公,而立子允为鲁君,就是桓公。
桓公元年(前711),郑国用玉璧换取天子赐给鲁的封邑许田。二年(前710),鲁君命把宋国赂送的鼎放入太庙,君子讥贬此事。
三年(前709),派公子挥到齐国接娶齐女为桓公夫人。六年(前706),夫人生下一子,其生日与桓公相同,所以起名叫“同”。同长大,为太子。
十六年(前696),桓公与诸侯在曹国盟会,讨伐郑国,支持郑厉公回国执政。
十八年(前694)春,桓公准备外出,与夫人一同去齐国。申?(xū,需)谏止,桓公不听,于是去了齐国。齐襄公与桓公夫人私通。桓公知道了怒责夫人,夫人把桓公责骂之事告诉了齐侯。夏四月丙子日,齐襄公宴请桓公,桓公酒醉后,齐襄公命公子彭生抱住桓公,又命彭生折断桓公肋骨,桓公死于车中。鲁人告于齐人说:“我们国君畏敬您的威严,不敢安居,到齐国修两国友睦之礼。礼成而人未归,罪责无法追究,只要求得到彭生以在诸侯面前洗掉丑闻。”齐人杀死彭生以向鲁解释。鲁国人立太子同为君,就是庄公。庄公之母桓公夫人于是留在齐国,不敢归鲁。
庄公五年(前689)冬,伐卫,武力支持卫惠公回国执政。
八年(前686)冬,齐公子纠逃亡来鲁国。九年(前685),鲁国想武力护送子纠返齐国为君,但落后于齐桓公,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国危急,只能杀了子纠,其臣召忽从死。齐人告知鲁国要生得管仲。鲁人施伯说:“齐想得到管仲,并非想杀他,而是将要任用他,他被任用后必为鲁之大患。不如杀死管仲,把他尸体给齐国。”庄公不听,把管仲押解到齐。齐人用管仲为相。
十三年(前681),鲁庄公和大夫曹沫(huì,会)在柯地与齐桓公盟会,曹沫武力劫持齐桓公,索要鲁被齐侵占的土地,盟誓后释放桓公。桓公想毁约,管仲谏止,终于归还给鲁国被侵之地。十五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于诸侯。二十三年(前671),庄公到齐国去观看社祭。
三十二年(前662),当初,庄公修筑一台正好俯临党 氏之家,庄公见其孟女,十分喜爱,答应立她为夫人,割破胳膊订下盟誓。孟女生子斑。斑长大后,喜爱梁氏之女,前去她家看她。一个名叫荦的养马人从墙外戏弄梁氏女。斑大怒,鞭打荦。庄公听说此事,说:“荦很有膂力,应杀掉他,这人不能打完后就放了。”斑未来得及杀荦。正适庄公有病。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名庆父,次曰叔牙,幼名季友。庄公娶齐女为夫人名哀姜。哀姜无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开。庄公正夫人无子,因喜爱孟女,想立其子斑为太子。庄公病,向其弟叔牙问谁可继承君位。叔牙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鲁国常规。现有庆父,可为嗣君,您担忧什么?”庄公嫌恶叔牙想立庆父,无人时又问季友。季友说:“我昌死也要立斑为君。”庄公曰:“刚才叔牙想立庆父,怎么办?”季友就以庄公名义命令叔牙在针巫氏家中待命,派针季强迫叔牙喝毒酒,向叔牙说:“你喝了这个,可以不杀你的后人;不然,你死了,你的后人也将被杀。”叔牙于是饮毒酒而死,鲁国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季友终于立子斑为君,合于庄公遗命。子斑有丧在身,住于党 氏家。
当初庆父与哀姜私通,庆父想立哀姜妹之子开。结果庄公死后季友立斑为君,十月己未日,庆父派圉人荦在党 氏家杀死鲁公子斑。季友逃到陈国。庆父终立庄公子开,就是名湣公。
湣公二年(前660),庆父与哀姜私通愈益严重。哀姜与庆父商量想杀死湣公而立庆父为鲁君。庆父派卜?(yǐ,椅)在武闱杀死湣公。季友闻知后,与湣公弟申从陈至邾,要求鲁人接纳申为鲁君。鲁人想杀庆父,庆父害怕,逃到莒。于是季友拥戴子申回到鲁国,立为国君,就是釐(xī,西)公。釐公也是庄公少子。哀姜害怕,逃到邾。季友送礼给莒人索要庆父,庆父被送回,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要求允许他流亡国外,季友不答应,派大夫奚斯哭着去告诉庆父。庆父听到奚斯的哭声,心中明白只好自杀而死。齐桓公听到哀姜与庆父婬乱危害鲁国,就从邾国把哀姜召回杀死,把她尸体送归鲁国,陈尸示众。鲁釐公求情后埋葬了哀姜。
季友母亲乃陈国之女,所以季友逃亡时去陈国,陈国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季友临降生时,桓公令人为之占卜,卜人说:“这是一个男孩,其名叫作‘友’,将来位于两社之间,定将成为公室重臣。季友死后,鲁国将衰。”到降生时,其掌中有纹路为‘友’字,就以友命名,取号叫成季。其后人就是季氏,庆父的后人为孟氏。
釐公元年(前659),把汶陽与(bì,必)邑封赐季友。季友为鲁相。
九年(前651),晋大夫里克杀死其君奚齐、卓子。齐桓公率领鲁釐公讨伐晋国之乱,到达高梁而返,立晋惠公为君。十七年(前643),齐桓公死。二十四年(前636),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前627),釐公死,其子兴继位,就是文公。
文公元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其父成王,自立为君。三年(前624),文公朝会晋襄公。
十一年(前616)十月甲午日,鲁人在咸大败狄人,俘虏长狄乔如,鲁大夫富父终甥用戈刺乔如之喉,杀死了他,把乔如的首级埋于子驹门,并以乔如二字为宣伯命名。
当初,宋武公之时,鄋(sōu,搜)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抵抗,在长丘击败狄人,俘获长狄缘斯。晋国灭掉路国时,俘获乔如之弟棼(fēn,焚)如。齐惠公二年(前607),鄋瞒伐齐,齐王子城父俘获其弟荣如,埋其首级于北门。卫人俘获其弟简如。鄋瞒因此终于灭亡。
十五年(前621),季文子到晋国出使。
十八年(前609)二月,鲁文公死。文公有两个妃子:长妃齐女是哀姜,生儿子恶和视;次妃是敬嬴(yíng,赢),甚受宠 爱,生子俀(wēi,危)。俀暗中笼络襄仲,襄仲想立俀为君,叔仲说不行。襄仲请求齐惠公,齐惠公刚即位,想拉拢鲁国,就答应了。冬十月,襄仲杀死恶与视而立俀为鲁君,就是宣公。哀姜回齐国,号哭而过闹市,说:“天哪!襄仲大逆不道,杀嫡立庶!”市上人都跟着哭泣,鲁国人都称她为“哀姜”。从此公国室衰微,而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之族强盛起来。
宣公俀十二年(前597),楚庄王强大,围攻郑国。郑伯投降,后庄王又恢复郑封国的地位。
十八年(前591),宣公死,其子成公黑肱继位,就是成公。季文子说:“使我国杀嫡立庶失去诸侯支持的人,是襄仲。”襄仲立起宣公后,襄仲之子公孙归父备受宣公宠 爱。宣公想除掉三桓,与晋国商量讨伐三桓。适值宣公死去,季文子怨恨公孙归父,归父逃到齐国。
成公二年(前589)春,齐国讨伐鲁国占据隆邑。夏季,成公与晋国大夫郤(xì,细)克联军在鞌(ān,安)地大败齐顷公的军队,齐国归还占我之地。四年(前587),成公之晋国,晋景公不尊重成公。成公想背叛晋国与楚联盟,有人谏止,才作罢。十年(前581),成公至晋国。晋景公死,晋人留下成公送葬,鲁人讳言此事,十五年(前576)鲁第一次与吴国来往,与吴王寿梦在钟离盟会。
十六年(前575),宣伯请求晋国,想让晋人杀掉季文子。因为季文子是节义之人,晋人没有答应宣伯的请求。
十八年(前573),成公死,其子午继位,就是襄公。这时襄公才三岁。
襄公元年(前572),晋人立悼公为君。去年冬季,晋大夫栾书杀其君厉公。四年(前569),襄公到晋国朝会。
五年(前568),季文子死。其家中无穿丝绸之妾,马棚中没有吃谷子的马,府中无金玉之器,就这样俭朴地做了三代国君的相。君子说:“季文子真是廉洁忠正啊!”
九年(前564),鲁国与晋国共同伐郑。晋悼公在卫国为襄公举行冠礼,季武子随从,辅助举行冠礼仪式。
十一年(前562),三桓氏分别掌握鲁国三军。
十二年(前561),朝会晋国。十六年(前557),晋平公即位。二十一年(前552),朝会晋平公。
二十二年(前551),孔丘降生。
二十五年(前548),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君庄公,立庄公弟景公为齐君。
二十九年(前544),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鲁国,观周乐,能全部解说其意,鲁人十分敬重他。
三十一年(前542)六月,襄公死。其年九月,太子死。鲁人立襄公夫人妹齐归之子裯为鲁君,就是昭公。
昭公时年十九岁,还是幼稚顽皮。穆叔不想立他,说:“太子死,有他同母之 弟可立为君,如无同母弟,才立庶子中的长子。年龄相同的就要择其才能,才能也相同则占卜以决定。现在裯不是嫡子,而且居丧时并不悲伤,反有喜色,若真的立了他,必为季氏之忧。”季武子不听,终于立裯为君。等到襄公下葬时,裯已因顽皮穿坏了三件丧服。君子说:“这人不得善终。”
昭公三年(前539),朝拜晋国到达黄河边,晋平公婉言拒绝,让昭公返回,鲁人以为耻辱。四年(前538),楚灵王要诸侯到申地盟会,昭公称病不去。七年(前535),季武子死。八年(前534),楚灵王建成章华台,召见昭公。昭公前往祝贺,灵王赐给昭公宝器;后又反悔,又骗取回来。十二年(前530),昭公朝会晋国至黄河,晋平公又辞谢,昭公返回。十三年(前529),楚公子弃疾杀死其君灵王,自立为楚王。十五年(前527),昭公朝会晋国,晋人留下他给晋昭公送葬,鲁人以为耻辱。二十年(前522),齐景公与晏子在边境巡狩,顺便到鲁国询问礼制。二十一年(前521),昭公朝会晋国至黄河,晋国辞谢,昭公返回。
二十五年(前517)春,有鸲(qú,渠)鹆(yù,浴)鸟来鲁国巢居。师己说:“文公和成公有童谣说:‘鸲鹆来巢到鲁国,国君出居到乾侯。鸲鹆住进来,国君去野外。’”
季氏与郈(hòu,后)氏斗鸡,季氏给鸡装上护甲,郈氏给鸡爪套上金属套。季平子一怒之下侵犯郈氏,郈氏也愤恨季平子。臧昭伯之弟臧会曾造伪诬陷臧氏,后藏在季氏家中,臧昭伯因此拘禁季氏家人。季平子大怒,把臧氏家臣囚禁。臧氏与郈氏向昭公告难。昭公九月戊戌日攻伐季氏,进入其家。平子登台请求说:“您因听信谗言而不能细察我之过错大小,就来诛伐我,请允许我迁居到沂上。”昭公不答应。季平子又请求把自己囚禁于鄪邑,仍不答应。平子又请求带五乘车流亡国外,昭公还不答应。子家驹说:“您答应了吧。季氏掌握政权时间甚久,徒党 极多,他们将合谋对付您。”昭公不听。郈氏说:“一定杀死季平子。”叔孙氏家臣戾对其徒众说:“季氏被灭亡或仍存在,哪样对我们有利?”大家都回答:“没有了季氏叔孙氏也不能存在。”戾说:“对,马上救援季氏。”于是他们击败昭公军队。孟懿子听到叔孙氏战胜,也杀死郈昭伯。郈昭伯正作为昭公使节派往孟氏,所以孟氏抓住了他。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共同讨伐昭公,昭公于是逃亡。己亥日,昭公至齐国。齐景公说:“我给你两万五千户人及土地来接待你。”子家说:“怎么能放弃周公之业而做齐国臣子?”昭公作罢。子家说:“齐景公不讲信用,不如早去晋国。”昭公不从。叔孙见昭公回国,就去见季平子,平子叩头至地表示惶愧。开始他们想迎回昭公,孟孙、季孙后又反悔,于是作罢。
二十六年(前516)春,齐伐鲁,占领郓邑让鲁昭公居住。夏季,齐景公想武力护送昭公回国,命部下不得接受鲁国的礼物。鲁大夫申丰、汝贾许诺给齐大夫高龁(hé,何)、子将粟谷八万斗。子将就向齐侯说:“鲁群臣不服从鲁君,有奇怪现象。宋元公为鲁昭公到晋国求援,想支持昭公回国,死于途中。叔孙昭子请求让鲁君回国,无病而死。不知是上天抛弃鲁君,还是他得罪了鬼神?请您再等等看吧。”齐景公听从了他的话。
二十八年(前514),昭公到晋国,要求支持他回国为君。季平子贿赂晋国的六卿,六卿接受了季氏礼物,就去谏止晋君,晋君也就不再坚持,只让昭公居住在乾侯。二十九年(前513),昭公至郓邑。齐景公派人给昭公送信,信中称昭公为“主君”。昭公以之为耻辱,一怒之下又去了乾侯。三十一年(前511),晋人想支持昭公回鲁,召见季平子。季平子身着布衣赤脚而行,通过六卿谢罪。六卿替季平子说话,说:“晋国虽支持昭公,但鲁人不愿意。”晋君也就作罢。三十二年(前510),昭公死在乾侯。鲁人一同立起昭公之弟宋为君,就是定公。
定公即位时,赵简子问史墨说:“季氏会灭亡吗?”史墨回答说:“不会。季友为鲁国立过大功,受封于鄪是国之上卿,至季文子、季武子时,累世增其功业。鲁文公死,东门逐杀嫡立庶,鲁国君丧失其权。权力掌在季氏手中,至今已历四代国君了。人民不知道他们的国君,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掌握国家!因此做国君的一定要慎守礼器爵号,不能给予别人。
定公五年(前505),季平子死。陽虎因私愤囚禁季桓子,季桓子与他订立盟约,才被释放。七年(前503),齐国伐鲁,占领郓邑,陽虎住在那里作为自己的奉邑,在那里处理政务。八年(前502),陽虎想把三桓之家嫡子全部杀掉,改立起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庶子代替嫡子;陽虎派车接季桓子要杀掉他,季桓子用计脱身。三桓共攻陽虎,陽虎跑到陽关驻扎。九年(前501),鲁军讨伐陽虎,陽虎逃亡到齐,后又逃至晋国赵氏处。
十年(前500),定公与齐景公在夹谷相会,孔子主持礼仪。齐人想袭击定公,孔子按礼仪登阶而上,诛责齐国秦婬乐的乐人,齐侯害怕,未敢袭害定公,而且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来谢罪。十二年(前498),派仲由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墙,没收他们的铠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毁其城,定公派兵攻伐,不能战胜而作罢。季桓子接受齐国的美女 乐工,孔子离开鲁国。
十五年(前495),定公死,其子将继位,就是哀公。
哀公五年(前490),齐景公死。六年(前489),齐大夫田乞杀其君孺子。
七年(前488),吴王夫差强盛,伐齐,到缯地,向鲁国素要牛、羊、猪各一百头。季康子派子贡说服吴王和吴太宰嚭(pǐ,痞),用礼制折服他们。吴王说:“我们是纹身的蛮夷之人,不值得用礼制来要求。”于是停止索要。
八年(前487),吴国为邹国攻伐鲁,至城下,与鲁订盟约而离去,齐伐鲁,占领三邑。十年(前485),鲁伐齐国南部边境。十一年(前484),齐国又伐鲁。季氏任用冉有甚有成效,因此思念孔子,孔子就自卫国归返鲁国。
十四年(前481),齐国大夫田常在俆(shū,舒)州杀死齐君简公。孔子要求哀公出兵征伐田常,哀公不从。十五年(前480),派子服景伯为使节,子贡为副手,去至齐国。齐归还侵鲁之地。田常初为齐国相,想要亲睦诸侯,所以如此。
十六年(前479),孔子逝世。
二十二年(前473),越王句(gōu,勾)践灭掉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前468)春,季康子死。夏,哀公忧虑三桓之强,想借诸侯之力威胁之,三桓也怕哀公发难,因此君臣之间矛盾很深。哀公去陵阪(bǎn,板)游玩,路遇孟武伯,哀公说:“请问你,我能善终吗?”孟武伯回答说:“不知道。”哀公想借越国力量攻伐三桓。八月,哀公去陉氏家。三桓攻哀公,哀公逃亡至卫国,又离卫至邹,终于去至越国。鲁人又迎哀公回国,死于有山氏之家。其子宁继位,就是悼公。
悼公时代,三桓强盛,鲁国君反如小侯,比三桓之家还要卑弱。
十三年(前454),韩、赵、魏三晋灭掉智伯,瓜分其地为三家所有。
三十七年(前429),悼公死,其子嘉继位,就是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前408)死,其子显继位,就是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前376)死,其子奋继位,就是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前353)死,其子屯继位,就是康公。康公九年(前344)死,其子匽(yǎn,掩)继位,就是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前315)死,其子叔继位,就是平公。此时六国皆自称为王。
平公十二年(前303),秦惠王死。二十年(前296),平公死,其子贾继位,就是文公。文公元年(前295),楚怀王死于秦国。二十三年(前273),文公死,其子雠继位,就是顷公。
顷公二年(前271),秦攻克楚国郢都,楚顷王向东迁都于陈。十九年(前254),楚伐鲁,战区徐州。二十四年(前249),楚考烈王伐灭鲁国。顷公逃亡,迁居到都外小邑,成为平民,鲁国祭祀灭绝。顷公在柯邑死去。
鲁国自周公至顷公,总计三十四代。
太史公说:我听说孔子曾说“鲁国的道德真是衰微至极了!洙水泗水之间人们争辩计较不已。”看看庆父、叔牙和闵公即位之时,鲁国多么混乱不堪!隐公桓公交 替之事;襄仲杀嫡立庶;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本是臣子,却亲身攻打昭公,以致昭公逃亡。他们虽一直遵循礼仪揖让之节,但实际行事又多么与此违背啊!
【原文】【注解】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①,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②,用事居多③。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④。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⑥,衅社⑦,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⑧。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⑨,以继殷祀⑩。遍封功臣同姓戚者⑾。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⑿,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①笃仁:忠厚诚实仁爱。②辅翼:佐助辅弼。③用事:处理政务。④《牧誓》:周武王伐纣时,在牧野战役前发布的战斗动员令。誓词中的内容包皮皮括揭露殷纣的罪行和对自己部队战斗鼓励及作战要求。《牧誓》被收在《尚书》中。司马迁在《周本纪》中载录了全文,对其中的古僻词语进行了改写,可参看。⑤把:手持。钺:古代用于斫杀的金属兵器,其状如大斧,有穿孔可装柄。⑥夹:在左右辅助。⑦衅社:衅,杀牲血祭,社,地神。⑧箕子之因:殷纣婬乱暴虐,比干强谏,纣剖其心,箕子害怕装疯为奴,被纣囚禁。⑨傅:辅助。但这种辅助又有教育及监视的意思。⑩中国古代以子孙不断、祭祀不绝为光荣。作为有道之君王往往不灭绝敌方子孙祭祀,所以让武庚禄父继承对殷祖先的岁时香火祭祀。(11)戚:亲戚。?(12)虚:同“墟”,区域。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①,武王有疾,不豫②,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穆卜③。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④”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⑤,设三坛,周公北面立⑥,戴璧秉圭⑦,告于太王 、王季、文王。史策祝曰⑧:“惟尔元孙王发⑨,勤劳阻疾⑩。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11),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12),敷佑四方(13),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14),四方之民罔不敬畏(15)。无坠天之降葆命(16),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17)。今我其即命于元龟(18),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19),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20)。”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 、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21),信吉。周公喜,开籥(22),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23)。兹道能念予一人(2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25),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26)。
①未集:尚未成功。本句指天下统一之业尚未完全成功。②不豫:不安,不舒服。后代从这个典故引申,称天子有病为“不豫”。③穆卜:恭敬地占卜。此处的占卜是用火灼烧龟板,通过龟板上出现的纹路来预测吉凶。④戚:忧愁悲伤。先王:此处指周室祖先太王 、王季、文王。⑤质:人质。此处指周公以自己身体为保证物来请求先王让武王恢复健康,由自己来代替武王去死。⑥北面:面朝北方,古代臣见君,要脸向北面以示尊敬。⑦戴:捧着。璧:一种圆环状的玉制礼器,其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秉:手持。圭(guī,归):古代一种长条形的玉制礼器,上端为三角形,下端正方。古代祭神时以璧为尊神的主要礼品,而以圭为陪献品。⑧策祝:将祈祷之辞写于简策之上而祝告于神。⑨元孙:长孙。本来武王发是文王之次子,但此时长子伯邑考已死,故称长孙。又因为武王虽是文王之子,但这里是向几代祖先祈祷,所以概括地称“孙”。⑩阻:遭到困厄。(11)负子之责:责,同“债”。即欠子之债。全句意指:如果上天要求你们牺牲一个子孙,让他死去以便到天上事奉鬼神,即你们欠上天一个子孙,那么让我代替武王发去吧。(12)指武王受天命于天帝之庭。(13)敷:普遍。佑:佑护。四方:指天下。(14)用:因而。定:安定。下地:指人间。(15)罔:无。(16)无:勿。坠:丧失。天之降葆命:上天所降给的宝贵天命,指周部族取得天下的时运。葆,通“宝”。(17)本句意为:如果我能代武王发去死,武王发必能使国运长久相传不绝,那么先王就会永远在周王室的宗庙里受到祭祀。有所依归:有地方能存身。(18)即命:听命。元龟:大龟。(19)归:通“馈”,奉送。(20)屏:藏而不给。(21)发书:翻开占兆书。(22)籥(yuè,月):本为古代一种管状乐器,但古代的锁也是管状的,所以称锁为“籥”。(23)维:通“唯”。全句意为:现在您只要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就可以了,不必再为自己的病担心。(24)念:考虑。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予一人”,此处指武王发。(25)金縢匮:金丝缠束的柜子。縢:缠束。匮,同“柜”。(26)有瘳:(chōu,抽):病体痊愈。
其后武王既崩①,成王少,在强葆之中②。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③,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④。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⑤,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 、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⑥,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⑦,一饭三吐哺⑧,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⑨。”
①崩:古代称天子之死为“崩”。②强葆:同“襁褓”。③畔:通“叛”。④践阼:登上帝位。阼,堂前两台阶中东面一个。宾主相见,客人走西面台阶,叫作“阶”,主人走东面台阶,叫做“阼”。天子主持祭祀时登阼,所以“阼”也指帝位。但周公并未即位,而只是代理天子之事,此处太史公是简略言之。摄:代理。行政:处理政务。当国:主持国家大权。⑤弗辟:不避让。辟,同“避”。⑥成周:完成周王朝稳定之大业。⑦沐:古代洗发为“沐”,洗身为“浴”。⑧哺:口中所含的食物。⑨以国骄人:认为自己是有封国的国君而看不起别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①。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②。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封殷祀。宁淮夷东上④,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⑤。
①淮夷:此少数部族,西周时居住在今淮河下游。②《大诰》:《尚书》篇名。周公东征之际对各国诸侯及官员所做的讲话。③放:流放。④宁:平定。⑤咸:都。宗周:以周王室为宗主。
天降祉福①,唐叔得禾②,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④,作《馈禾》⑤。周公既受命禾⑥,嘉天子命,作《馈禾》⑦。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乃为诗贻王,命之曰《鸱鸮》⑧。王亦未敢训周公⑨。
①祉:福。②禾:粟谷之茎。③母:草木能结果实者为母,不结果实者为牡,结果实不饱满为童。颖:禾穗。④馈:古代赠送食物叫作“馈”。于东土:当时周公东征未归,尚在东方。⑤《馈禾》:已亡佚。⑥命禾:天子所赐之禾。⑦《嘉禾》:已亡佚。⑧《鸱鸮》:后被收在《诗经·豳(bīn,宾)风》中。是周公用象征的手法,写鸱鸮建巢之事,来隐喻自己的心迹。⑨训:责备。据《毛诗》及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公摄政,管蔡流言,成王怀疑周公将篡位,因此周公东征之后,写《鸱鸮》诗说明管蔡不能不诛,成王亦虽然不悦,但未敢责备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①,至丰②,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③。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④。
①朝:朝拜。此处指成王到武王之庙朝拜,祈告营造成周洛邑之事。周:此指镐(hào,浩)京,武王之庙在此。②丰:文王之庙所在地丰邑。至丰:去到文王庙祈告。③相土:堪察地形。④国:建都。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①,南面倍依以朝诸侯②。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③。
①治:处理政务,管理国家。②南面:面向南边。倍:背向着。依:通“扆”(yǐ,椅):古代堂之后壁即室之前壁,壁上西边是牖(yǒu,有),东边是户(门),户牖(窗)之间为扆。古代天子接受朝拜,就背对扆,脸向南。③匔(gōng,工)匔;谨慎恭敬的样子。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①,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②。”亦藏其策于府③。成王病有廖。及成王事,人或谮周公④,周公奔楚⑤。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⑥。
①揃(jiǎn,剪):剪断。蚤:通“爪”,指甲。沈:沉入水中。②奸(gān,甘):冒犯。③府:储藏文书之处。④谮(zèn,去声“怎”):说坏话诬陷别人。⑤奔:逃亡。反:同“返”。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婬佚①,乃作《多士》②,作《毋逸》③。《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④,自度治民⑤,震惧不敢荒宁⑥,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⑦。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⑧,作其继位⑨,乃有亮?⑩,三年不言,言乃欢⑾,不敢荒宁,密靖殷国⑿,至于小大无怨,故高宗飨国五十五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13),久为小人于外,知小人之依(14),能保施小民(15),不悔鳏寡,故祖甲飨国三十三年。”《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16),帝无不配天者(17)。在今后嗣王纣,诞婬厥佚(18),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周多士)“文王日中昃不暇食(19),飨国五十年。”作此以诫成王。
①婬佚:荒婬放荡。②《多士》:今存于《尚书》中,是周公代替成王向殷遗民中的奴隶主阶级发表的诰令。《多士》并非告诫周成王之作,此句及后边的“《多士》称曰”一句当是衍文。③《毋逸》:今存《尚书》中,作《无逸》。是周公告诫成王的讲话。④严:同“俨”,庄重的样子。恭:恭敬的意思。⑤自度:以法度自律。⑥震惧:小心谨慎常怀恐惧之心(害怕治理不好国家)。荒宁:荒废事业,自图逸乐。⑦飨:通“享”,享有。飨国:拥有国家。⑧小人:地位低下的劳动者。⑨作:始。⑩亮?:指帝王居丧。(11)言乃欢:指他一旦说话就很贤明,臣民非常喜悦。?(12)密:安。靖:定。(13)不义惟王:以自己做天子为不义。惟,为、是。《集解》引马融的话说:“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祖甲之父)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14)小人之依:小民所依靠的,指仁政。(15)保:安。施:惠。(16)率:遵循(礼制)。明:勉。(17)配天:指其德形能与上天的要求相符合。(18)诞:大。厥:其。(19)昃(zè,仄):太陽偏西。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①,于是周公作《周官》②,官别其宜③。作《立政》④,便百姓。百姓说⑤。
①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还未安排得系统、合理。②《周官》:已亡佚。今存《伪尚书》中之《周官》乃假托周公之作。③官别其宜:划分出每种官职合理的职责范围。④《立政》:今存《尚书》中。主要向成王讲述天下安定以后,用人和理政方针。⑤百姓:西周时对贵族阶级的总称。说:“同“悦”。
周公在丰,病,将没①,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②,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③。
①没:同“殁”,死。②周文王墓也在毕,所以说陪从文王。③予小子:天子自己的谦称,此处是成王口气。
周公卒后,秋未获①,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②。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穆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③,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④。岁则大孰⑤。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⑥。鲁有天子礼乐者⑦,以褒周公之德也⑧。
①获:收割庄稼。②周国:周王都,此处指周都之人。③朕小子:成王自己的谦称。④筑:培土并?坚实。⑤孰:同“熟”,丰收。⑥郊、祭文王:祭祀天帝的仪式在郊外举行,故称“郊”。只有天子才能祭天。这里周成王允许鲁国进行郊祭,是一种特殊的奖赏和荣誉。祭文王:指庙祭文王。鲁国得以庙祭文王,也是一种天子赐予的特殊荣誉。⑦本句意为:鲁国国君可以使用天子所使用的礼仪和乐舞。天子之礼乐,据《礼记·明堂位》称:“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⑧:褒:嘉奖。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①。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②,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①报政:汇报施政效果。②革:变革。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祭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①。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②,曰:“陈尔甲胄③,无敢不善。无敢伤牿④。马牛其风⑤,臣妾逋逃⑥,勿敢越逐⑦,敬复之⑧,无敢寇攘⑨,逾墙恒⑩。鲁人三郊三隧⑾,歭而刍茭、糗粮、桢幹⑿,无敢不逮(13)。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14),有大刑(15)。”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①徐戎:古东夷部族之一,西周时居住在今淮河中下游,曾联合淮夷等抗周。又称“徐夷”。兴反:造反。②《肸誓》:今存于《尚书》中,作《费(bì,必)誓》。③胄:头盔。④牿:关牛马的圈栏。无敢伤牿:深意是保护好牛马以备作战时使用。⑤风:走失。⑥臣妾:男女奴隶。逋逃:逃跑。⑦越:远离。逐:追赶。⑧复:归还。⑨寇攘:劫掠侵扰。⑩逾墙恒:跳墙,指偷窃物品。(11)三郊三隧:古以城外为郊,郊外为隧。三郊三隧,此指鲁国西、南、北三方的近郊远郊之人。因东方面临徐戎,需要防守敌人。所以只向三郊三隧之人征发军用物资。(12)歭:准备,备办。刍茭:牲口吃的草。糗粮:干粮。桢幹:筑土墙之工具,夹土之板叫“幹”,支持幹之木桩叫“桢”。(13)逮:达到,此处指达到要求的物资数量。(14)及:到来。(15)大刑:指死刑。
鲁公伯禽卒,子考公酋立。考公四年卒,立弟熙,是谓炀公。炀公筑茅阙门①。六年卒,子幽公宰立。幽公十四年,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魏公五十年卒,子厉公擢立。厉公三十七年卒,鲁人立其弟具,是为献公。献公三十二年卒②,子真公濞立。
①茅阙门:简称“茅门”,实际应为“雉门”。《说文·隹部》:“雉古文作。”或省为“弟”,与茅形近,而误为“茅”。诸侯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外朝在雉门之外。因雉门两旁有高台,称作“阙”,故又名“茅阙门”。②本段所记之鲁国各君谥号及年代,因在我国历史记载正式纪年以前,故与他书多分歧,今择其要一并录于下:考公酋,《世本》作“考公就”、“考公遒”。炀公熙六年卒,《汉书·律历志》作“六十年”。幽公宰,《世本》作“幽公圉”。魏公,《世本》作“微公弗”。献公三十二年卒,《汉书·律历志》作“五十年”。
真公十四年,周厉王无道,出奔彘①,共和行政②。二十九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真公卒,弟敖立,是为武公。
①奔:逃亡。②共和行政:周厉王因国人暴动逃亡后,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①,犯王命,必诛之②: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③;行而不顺,民将弃上④。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诸侯⑤,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⑥;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戏立,是为懿公。
①犯王命:干犯了周先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②诛:诛灭。③政之不立:政令不能具有权威。④弃上:不服从其统治者。⑤建:立。⑥壅:阻塞不能通行。
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①,以为鲁后②。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③,敬事耆老④;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⑤,不干所问⑥,不犯所(知)〔咨〕⑦。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宫⑧,是为孝公。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①道:同“导”,启发。顺:通“训”,教戒。②鲁后:鲁国君位的继承人。③明神:敬神。④耆老:此处泛指老人。⑤遗训:此处指先王之遗训。咨:询问。固实:固,通“故”。故实即已往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及其相应处理方法。⑥干:干犯。⑦犯:抵触。⑧夷宫:《集解》引韦昭注:“夷宫者,宣王祖父夷王之庙。古者爵命(任命爵位)必于祖庙。”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畔周,大戎杀幽王。秦始列为诸侯②。
①周幽王二十一年(前771),申侯引犬戎人宗周攻杀幽王。②幽王死后,平王继位,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二十七年,孝公卒,子弗湟立,是为惠公。
惠公三十年,晋人弑其君昭侯。四十五年,晋人又弑其君孝侯。
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摄当国①,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適夫人无子②,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③,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①长庶子:古人称正妻所生为“嫡子”,妾所生为“庶子”。息虽为庶子,但在众嫡庶中年龄最大,称“长庶子”。因为他不是嫡子,所以按嫡长子继承制他不能为君,只能代理。②適:通“嫡”,正妻为嫡。③登:高升。
隐公五年,观渔于棠①。八年,与郑易天子之太山之邑祊及许田②,君子讥之③。
①渔:渔人捕鱼。这句是指让捕鱼之人陈设取鱼之备,观其取鱼以为戏乐。此举不合君礼。事详见《左传·隐公五年》。《谷梁传》亦谓“礼,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鱼,卑者之事也。公观之,非正也”。②易:交 换。事详《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因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弟,所以赐给郑国祊(bēng,崩)邑,令其在天子祭泰山时,郑国助祭。又因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时,想迁都于洛邑,所以赐给周公洛邑附近的许田,以便鲁君朝见周王时住宿。后周天子泰山之祀废弃,故祊邑对郑国无用,又因祊远离郑国(祊在今山东费县附近),而许田(在今河南许昌附近)又远离鲁国,所以郑庄公想用郑之祊换鲁之许田。但天子所赐之邑不能随便交 换,所以想出一个借口,说让鲁祭祀泰山,而郑祭祀周公(许田有周公庙)。此事至鲁桓公元年才交 换完毕。③君子讥之:指作史者评论此事时讥贬鲁郑二国擅自交 换天子赐邑。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①:“百姓便君②,君其遂立③。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④,以授子允政。”挥惧子允闻而反诛之,乃反谮隐公于子允曰⑤:“隐公欲遂立,去子,子其图之。请为子杀隐公。”子允许诺。十一月,隐公祭钟巫⑥,齐于社圃⑦,馆于?氏⑧。挥使人弑隐公于?氏,而立子允为君,是为桓公。
①谄:巴结献媚。②便君:以您当国君为合宜。③遂:终。隐公本为代理,公子挥功他最终还是自立为君,不再让位于太子允。④营:建造房屋。老:养老。⑤谮:说坏话诬陷。⑥钟巫:神名。鲁隐公祭钟巫的原因是,当鲁隐公还是公子时,在狐壤地方与郑国作战被俘。郑人把隐公囚禁在郑国大夫尹氏处。隐公买通尹氏,向尹氏家中所立钟巫之神的牌位祈祷,后与尹氏归鲁国,隐公就在鲁国也立起钟巫的神牌,经常祭祀,认为它有灵验。⑦齐:同“斋”,即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整洁身心。《礼记·祭统》说:“及时将祭,君子乃斋。……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指邪念),讫(禁绝)其嗜欲,耳不听乐。”社圃:园名。⑧馆:住宿。
桓公元年,郑以璧易天子之许田①。二年,以宋之赂鼎入于太庙②,君子讥之。
①隐公八年时,郑已将祊邑给鲁国。本年郑国因为祊邑比许田小,故又加赠玉璧来补偿。交 换祊邑与许田之事正式完成。可参见《春秋》及《左传》桓公元年记载。②宋之赂鼎:鼎名“郜(gào,告)大鼎”。原为郜国所铸,宋灭郜,占有此鼎。鲁桓公二年时,宋国太宰华督杀其君殇公,立宋庄公,用郜大鼎贿赂鲁桓公,又给齐、陈、郑三国礼物,争取支持。鲁桓公将此鼎放入太庙,鲁大夫臧哀伯谏止,公不听。其事经过及臧哀伯谏辞详见《左传·桓公二年》。
三年,使挥迎妇于齐为夫人。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长,为太子。
十六年,会与曹,伐郑,入厉公①。
①郑厉公于桓公十五年被大夫祭(zhài,寨)仲所逼
十,出奔。本年春天,鲁桓公与宋公、蔡侯、卫侯在曹盟会,夏四月伐郑。想支持郑厉公归国执政,但未成功。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谏止①,公不听,遂如齐。齐襄公通桓公夫人②。公怒夫人③,夫人以告齐侯④。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⑤,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⑥,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得彭生以除丑于诸侯。”齐人杀彭生以说鲁⑦。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⑧,不敢归鲁。
①申?谏辞为:“女有家(夫),男有室(妻),无相渎(轻慢)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见《左传·桓公十八年》。②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之妹,二人通奸。③怒:谴责。④据《公羊传·庄公元年》,文姜向齐襄公说:“鲁君说太子同不是他的儿子,而是齐侯的儿子。”齐襄公听了大怒。⑤飨:用酒食招待。⑥摺(lā,拉)其胁:摺,折断。胁:肋骨。⑦说鲁:向鲁国解释。⑧因:于是。
庄公五年冬,伐卫,内卫惠公①。
①内:同“纳”,用武力支持某人归国为君。卫惠公因谗毁其兄卫太子伋,致被国人不容,出奔于齐。此次被诸侯武力支持回国。可参见《卫康叔世家》。
八年,齐公子纠来奔①。九年,鲁欲内子纠于齐,后桓公,桓公发兵击鲁,鲁急,杀子纠。召忽死。齐告鲁生致管仲②。鲁人施伯曰:“齐欲得管仲,非杀之也,将用之,用之则为鲁患。不如杀,以其尸与之。”庄公不听,遂囚管仲与齐③。齐人相管仲。
①齐襄公被杀后国内大乱,襄公之子子纠母是鲁国之女,因此来避难并寻求援助。本段史实详见《齐太公世家》。②生致:得到活的。齐桓公抢在公子纠之前进入齐国,成为齐君。又听鲍叔牙建议,想任用管仲为齐相,故欲生致管仲。参见《齐太公世家》及《管晏列传》。③与:给。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会齐桓公会于柯,曹沫劫齐桓公①,求鲁侵地,已盟而释桓公。桓公欲背约,管仲谏,卒归鲁侵地。十五年,齐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庄公如齐观社②。
①劫:劫持。事详见《刺客列传》。②观社:参观祭祀社神之活动。按齐国祭社,聚男女以游观,本身不合于周礼。鲁庄公去观看别国诸侯祭社,也不合于周礼。因此曹沫(huì,会)曾谏止,“公不听,遂如齐”事详见《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国语·鲁语上》。
三十二年,初,庄公筑台临党 氏①,见孟女,说而爱之,许立为夫人,割臂以盟。孟女生子斑。斑长,说梁氏女,往观。圉人荦自墙外与梁氏女戏。斑怒,鞭荦。庄公闻之,曰:“荦有力焉,遂杀之,是未可鞭而置也②。”斑未得杀。会庄公有疾,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庄公娶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③,生子开。庄公无適嗣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庄公病,而问嗣于弟叔牙。叔牙曰:“一继一及⑤,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庄公患叔牙欲立庆父,退而问季友。季友曰:“请以死立斑也。”庄公曰:“曩者叔牙欲立庆父⑥,奈何?”季友以庄公命命牙待命于针巫氏,使针季劫饮叔牙以鸩⑦,曰:“饮此则有后奉祀⑧;不然,死且无后。”牙逐饮鸩而死,鲁立其子为叔孙氏。八月癸亥,庄公卒,季友竟立子斑为君,如庄公命。侍丧,舍于党 氏。
①临:毗临。②置:赦免。③娣:妹。④適嗣:正妻之子。⑤继:父死子为君。及:兄死弟为君。⑥曩者:不久前。⑦鸩:毒酒。鸩相传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泡成的毒酒也叫作“鸩”。⑧言外之意是不杀你的后人。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欲立哀姜娣子开。及庄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庆父使圉人荦杀鲁公子斑于党 氏。季友奔陈。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湣公。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哀姜与庆父谋杀湣公而立庆父。庆父使卜?袭杀湣公于武闱。季友闻之,自陈与湣公弟申如邾,请鲁求内之①。鲁人欲诛庆父,庆父恐,奔莒。于是季友奉子申入②,立之,是为釐公。釐公亦庄公少子。哀姜恐,奔邾。季友以赂如莒求庆父③,庆父归,使人杀庆父,庆父请奔,弗听,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庆父闻奚斯音,乃自杀。齐桓公闻哀姜与庆父乱以危鲁,乃召之邾而杀之,以其尸归,戮之鲁④。鲁釐公请而葬之。
①请鲁:请求鲁国人。②:奉:跟随。③求庆父:要求把庆父引渡回鲁国。④戮:陈尸示众。
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①,陈故佐送季友及子申②。季友之将生也,父鲁桓公使人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间于两社③,为公室辅④。季友亡,则鲁不昌。”及生,有文在掌曰:“友”,遂以名之,号为成季。其后为季氏,庆父后为孟氏也。
①亡:逃亡。②佐送:帮助护送(季友和子申回鲁国)。③位于两社之间,意指成为执政大臣。古诸侯库门之内、雉门之外为外朝,左右有周社、亳(bó,博)社。诸臣多于外朝处理政事。④公室:即国君之家族。辅:辅佐之臣。
釐公元年,以汶陽、鄪封季友。季友为相。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奚齐、卓子。齐桓公率釐公讨晋乱,至高梁而还,立晋惠公。十七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即位。
三十三年,釐公卒,子兴立,是为文公。
文公元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三年,文公朝晋襄公①。
①据《左传》载,文公二年时晋国因为文公不朝晋,来鲁讨伐,文公去晋。晋君派陽处父与文公盟而辱文公。本年,晋人又认为去年做法太过火,所以重新进行盟约仪式。参见《〉左传·文公二年、三年》。
十一年十月甲午,鲁败翟于咸①,获长翟乔如,富父终甥舂其喉②,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③,以命宣伯④。
①翟:通“狄”,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②舂:通“冲”,直刺。③子驹之门:鲁国都北郭有三门,最西称子驹门。④此指用“乔如”来给叔孙得臣之子(宣伯)命名。按此次战胜翟人、追获长翟乔如,主要是鲁大夫叔孙得臣的功劳,当战斗时,得臣是主帅,富父终甥是车右(战车上位于右面保护主帅之人)的副手。详见《左传·文公十一年》。得臣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乔如”是为了纪念此战的胜利和自己的功绩。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①,司徒皇父帅师御之,以败翟于长丘,获长翟缘斯。晋之灭路,获乔如弟棼如。齐惠公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城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鄋瞒由是遂亡。
①鄋瞒:北方狄族一部落名。亦称“长狄(翟)”。相传其为防风氏之后代,夏商时称为汪芒氏,周代称为长狄氏。
十五年,季文子使于晋。
十八年二月,文公卒。文公有二妃:长妃齐女为哀姜,生子恶及视;次妃敬嬴,嬖爱①,生子俀。俀私事襄仲②,襄仲欲立之,叔仲曰不可。襄仲请齐惠公,惠公新立,欲亲鲁,许之。冬十月,襄仲杀子恶及视而立俀,是为宣公。哀姜归齐,哭而过市,曰:“天乎!襄仲为不道③,杀適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鲁由此公室卑⑤,三桓强⑥。
①嬖(bì,必),爱:宠 幸。②私事:事,本意为事奉。此处私事指暗中笼络。③不道:即无道。④恶、视为正妃所生,是嫡子:俀(wēi,危)是次妃所生,是庶子。所以说“杀適(嫡)立庶。”⑤卑:衰微。⑥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形成的仲孙氏(庆父之后)、叔孙氏(叔牙之后)和季孙氏(季友之后)三个贵族家族。
宣公俀十二年,楚庄王强,围郑。郑伯降,复国之。
十八年,宣公卒,子成公黑肱立,是为成公。季文子曰:“使我杀適立庶失大援者,襄仲。”襄仲立宣公,公孙归父有宠 。宣公欲去三桓①,与晋谋伐三桓。会宣公卒,季文子怨之②,归父奔齐。
①去:除掉。②怨之:怨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
成公二年春,齐伐取我隆①。夏,公与晋与郤克败齐顷公于鞌②,齐复归我侵地。四年,成公如晋,晋景公不敬鲁。鲁欲背晋合于楚,或谏③,乃不④。十年,成公如晋。晋景公卒,因留成公送葬,鲁讳之⑤。十五年,始与吴王寿作梦会钟离。
①其详载于《左传·成公二年》。②指“齐晋鞌(ān,安)之战”,详参见《齐太公世家》。③谏者乃季文子。据《左传·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服从晋国),未可以贰(背叛)。《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岂)肯字(爱)我乎?’公乃止。”④不:同“否”。⑤此指《春秋》记事之笔法。鲁成公送葬是一种屈辱,所以《春秋》讳言此事,并连正常的“葬晋景公”都不记载。
十六年,宣伯告晋,欲诛季文子,文子有义,晋人弗许①。
①此事详载于《左传·成公十六年》。宣伯与成公母穆姜私通,穆姜按宣伯之意强迫成公除掉孟献子、季文子及其家族。成公不同意,宣伯又向晋国大夫郤(vì,细)犨(chōu,抽)说二人坏话。当时季文子随成公与晋军在一起,宣伯想让晋人杀季文子,自己在国内杀孟献子。晋人囚禁季文子,晋大夫范文子说:“季孙(季文子)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信谗慝而弃忠良,若诸侯何(怎么向诸侯交代)?”晋人终于释放季文子。
十八年,成共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
襄公元年,晋立悼公。往年冬,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四年,襄公朝晋。
五年,季文子卒。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以相三君①。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②。”
①三君:指鲁宣公、成公、襄公。②见《左传·襄公五年》所引君子之评论。
九年,与晋伐郑。晋悼公冠襄公于卫①,季武子从②,相行礼。
①冠:冠礼。古代童子长到成年须进行的一种礼仪。天子、诸侯十二而冠,襄公本年十二岁,应行冠礼。②据《左传·襄公九年》季武子说:“君冠(国君实行冠礼),必以裸(guàn,灌,以香酒酹地)享(通“飨”)之礼行之,以金石之乐节之,以先君之祧(庙)处之。今寡君在行(道途之中),未可具也,请及兄弟之国而假备(借用诸设备)焉。”晋侯答应,到了卫国,借卫成公之庙及其钟磬而举行襄公冠礼。
十一年,三桓氏分为三军①。
①此前鲁有二军,季武子想专权于鲁国,故增设一军,而由仲孙、叔孙、季孙三氏分别掌握。
十二年,朝晋。十六年,晋平公即位。二十一年,朝晋平公。
二十二年,孔丘生。
二十五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立其弟景公。
二十九年,吴延陵季子使鲁,问周乐,尽知其意,鲁人敬焉①。
①参见《吴太伯世家》中季札观乐事。
三十一年六月,襄公卒。其九月,太子卒。鲁人立齐归之子裯为君,是为昭公。
昭公年十九,犹有童心①。穆叔不欲立,曰:“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年均择贤②,义钧则卜之③。今裯非適嗣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⑤,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弗听,卒立之。比及葬⑥,三易衰⑦。君子曰:“是不终也⑧。”
①指昭公幼稚不庄重。②钧:通“均”,相等。③义钧:贤能相等。④裯为襄公妾所生,为庶子。⑤戚:悲伤。⑥襄公六月辛已死,十月癸酉葬,殡停约四个月。⑦衰(chī,崔):同“缞”,丧服。四个月穿坏了三件丧服,说明昭公顽皮止极。⑧不终:不得善终。
昭公三年①,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鲁耻焉。四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昭公称病不往。七年,季武子卒。八年,楚灵王就章华台,召昭公。昭公往贺,赐昭公宝器;已而悔,复诈取之②。十二年,朝晋至河,晋平公谢还之。十三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十五年,朝晋,晋留之葬晋昭公,鲁耻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子狩竟③,因入鲁问礼。二十一年,朝晋至河,晋谢还之。
①据《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应为“二年”。②据《左传·昭公七年》载,楚王赠昭公大屈之弓,又后悔,楚大夫见昭公,说:“以前齐、晋、越三国都想要此弓,楚王不给。现在您拿回去,要好好把守宝弓,防备三国起兵夺宝。”昭公害怕,把弓又还给楚王。③竟:同“境”。
二十五年春,鸲鹆来巢①。师己曰:“文、成之世童谣曰②:‘鸲鹆来巢,公在乾侯。鸲鹆入处,公在外野。’”
①鸲(qú,渠)鹆(yù,浴):即八哥鸟。据《集解》引《周礼》、《公羊传》之语,当时认为鸲鹆一般不到济水以北,而且穴居。现鸲鹆到了北方的鲁国而且巢居,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②童谣详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氏与劶氏斗鸡,季氏芥鸡羽①,劶氏金距②。季平子怒而侵劶氏,劶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会伪谗臧之氏③,匿季氏④,葬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⑤。臧、劶氏以难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请曰:“君以谗不察臣罪,诛之,请迁沂上。”弗许。请囚于鄪,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驹曰:“君其许之。政自季氏久矣,为徒者众,众将和谋。”弗听。劶氏曰:“必杀之。”叔孙氏之臣戾谓其众曰:“无季氏与有,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戾曰:“然,救季氏!”遂败公师。孟懿子闻叔孙氏胜,亦杀劶昭伯。劶昭伯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己亥,公至于齐。齐景公曰:“请致千社待君⑥。”子家曰:“弃周公之业而臣于齐,可乎?”乃止。子家曰:“齐景公无信,不如早之晋。”弗从。叔孙见公还,见平子,平子顿首⑦。初欲迎昭公,孟孙、季孙后悔,乃止。
①芥:通“介”,护甲。②金距:在鸡爪上装金属套。距,鸡爪。③伪谗:造伪诬陷。④匿季氏:藏于季氏之家。⑤老:大夫之家臣。⑥社: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⑦顿首:叩地而拜。形容季平子由于把国君赶走而觉不安。
二十六年春,齐伐鲁,取郓而居昭公焉。夏,齐景公将内公,令无受鲁赂。申丰、汝贾许齐臣高龁、子将粟五千庾①。子将言于齐侯曰:“群臣不能事鲁君,有异焉②。宋元公为鲁如晋,求内之,道卒。叔孙昭子求内其君,无病而死。不知天弃鲁乎?抑鲁君有罪于鬼神也?愿君且待。”齐景公从之。
①庾(yǔ,雨):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斗为一庾。②有异:有许多怪现象。
二十八年,昭公如晋,求入①。季平子私于晋六卿②,六卿受季氏赂,谏晋君,晋君乃止,居昭公乾侯。二十九年,昭公如郓。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自谓“主君”③。昭公耻之,怒而去乾侯④。三十一年,晋欲内昭公,召季平子。平子布衣跣行⑤,因六卿谢罪。六卿为言曰:“晋欲内昭公,众不从。”晋人止。三十二年,昭公卒于乾侯。鲁人共立昭公弟宋为君,是为定公。
①人:流亡在外的国君归国为君。②私:贿赂。③“自”字应据《六国年表》及《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删。此乃齐景公称鲁昭公为“主君”。“主君”是对大夫的称谓,齐侯把昭公视同一个大夫,因此昭公以为耻。④去:至。《六国年表》作“之”,去往之意。⑤跣:赤脚。⑥因:通过。
定公立,赵简子问史墨曰:“季氏亡乎?”史墨对曰:“不亡。季友有大功于鲁,受鄪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①。鲁文公卒,东门遂杀適立庶,鲁君于是失国政。政在季氏,于今四君矣②。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③,不可以假人④。”
①世:累世。②四君:指鲁宣公、成公、襄公、昭公。③器:车辆服饰等,代表着人的地位等级。名:指爵号。④假:给予。
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私怒①,囚季桓子,与盟,乃舍之。七年,齐伐我,取郓,以为鲁陽虎邑以从政②。八年,陽虎欲尽杀三桓適,而更立其所善庶子以代之③;载季桓子将杀之④,桓子诈而得脱。三桓共攻陽虎⑤,陽虎居陽关。九年,鲁伐陽虎⑥,陽虎奔齐,已而奔晋赵氏。
①私怒:因私愤而发怒。②据《左传·定公七年》,春,齐国归还鲁国的郓和陽关二邑,陽虎占为自己的奉邑,在那里处理政务。夏,齐又伐鲁。③更:改。所善:关系密切的。④其事详载于《左传·定公八年》。陽虎想借在蒲园晏请季桓子之机杀之。林楚驾车载桓子,桓子说服林楚同人孟孙氏家避难。⑤事详见《左传·定公八年》。⑥详见《左传·定公九年》。
十年,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行相事①。齐欲袭鲁君②,孔子以礼历阶③,诛齐婬乐④,齐侯惧,乃止,归鲁侵地而谢过⑤。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⑥,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
①行相事:做盟会的司仪。②据《齐太公世家》,齐景公怕孔子做鲁国相,鲁国称霸,因此用犁?(chú,除)之计,想在盟会之时让莱夷之人奏乐,借机俘获鲁君。③历阶:拾级而上。④诛:斩。此指斩奏婬乐之夷人。⑤谢过:谢罪。⑥堕(hui,灰):毁。
十五年,定公卒,子将立,是为哀公。
哀公五年,齐景公卒。六年,齐田乞弑其君孺子。
七年,吴王夫差强,伐齐,至缯,征百牢于鲁①。季康子使子贡说吴王及太宰嚭,以礼屈之。吴王曰:“我文身②,不足责礼。”乃止。
①百牢:牛、羊、猪各一百头。②文身:即“纹身”。纹身断发是古代吴越的蛮夷之俗,吴王强调这一点,为自己的越礼行为辩解。
八年,吴为邹伐鲁,至城下,盟而去。齐伐我,取三邑。十年,伐齐南边。十一年,齐伐鲁。季氏用冉有有功①,思孔子,孔子自卫归鲁。
①功:成效。
十四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于俆州。孔子请伐之,哀公不听。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①,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①介:副手。
十六年,孔子卒。
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王夫差。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①,故君臣多间②。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③。子宁立,是为悼公。
①作难:发难。②间:仇隙。③有山氏:即陉氏。
悼公之时,三桓胜①,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①胜:兴盛。
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
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显立,是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①,子奋立,是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②,子屯立,是为康公。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为平公,是时六国皆称王。
①《六国年表》作“三十二年”,与《汉书·律历志》合,当是。②当以《六国年表》作“二十三年”。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二)年,平公卒,子贾立,是为文公。文公(七)〔元〕年,楚怀王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雠立,是为顷公。
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①,为家人②,鲁绝祀③。顷公卒于柯。
①下邑:都城以外为小邑。②家人:平民。③绝祀:祭祀灭绝。此处指亡国。
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
太史公曰: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洙泗之间龂龂如也”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隐、桓之事;襄仲杀適立庶;三家北面为臣,亲攻昭公,昭公以奔。至其揖让之礼则从矣②,而行事何其戾也③?
①龂(yǎn,掩)龂:争辩的样子。②从:遵守。③戾: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