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昭托三尺之孤者,史上有谁?临危受君命而不慌乱者,史上有谁?常言士为知己者死,男人要追求的义,并不只是功名利禄的显达,而是坦荡光明,或是追寻可俯首服膺的对象?
姜伯约是失落的英雄,令我心有戚戚焉。文武双全且英姿焕发,充满鹰扬万里的气魄,不下彭越韩信,更可拟张子房之策谋奇策,自然颇受伏龙赏识,而愿将其所长无吝传授。便是为了一个恢弘大志:恢复汉室罢了。
也许是一种傻劲,士人遵循王道的愚昧。但就是儒家可爱之处,为了光复汉室,两人均尽毕生之力。一是为了报知遇之恩:刘备三番礼遇孔明,孔明天水乍见姜维,惊为良马大才。一是为了履行心中那哽咽的痛:恢复正统。是这样的相似,却又是这样的悲哀,师徒两人都曾被误会,被乱臣贼子的恩怨所牵绊。但为了胸中那未熄的火焰,甘愿不停燃烧,照亮长年处于黑暗的西蜀。
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让我不禁悲从中来,士人的宿命便是如此沧桑,就无法以自我的身分活下去?儒家是痛苦却怡然的一群,为了天下黎民忧苦,所有重责大任及心灵煎熬譬如甘怡,虽难下咽却不得不满怀微笑囫囵。真是哀凄。纵然后世毁誉也不以为意,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觉悟和牺牲是教人惋惜还是赞叹呢?姜维最后因反间计失败,身死魏国无完尸,至死不忘复国大业,也许在他脑海的最后那刻,浮现的影像是一个乘著白鹤、纶巾羽扇,留著些许白须、温文儒雅,对他和蔼微笑的睿智老人:“伯约,为师没有错看,你已经尽力了。让我们好好再品茗弈棋吧……”
我相信姜维在死前虽有遗憾,但却是满足舒畅的,因为他那脸上的两行清泪正是追逐恩师身影的痕跡……
我写到此终于涕泗纵横,按捺不住。为什么那么容易受忠勇的情操感动?他们就常理来说算是不算正常的正常人。他们舍弃了一己荣辱名利,却能在极深处的心灵得到救赎,人生至此无憾。士为知己者死,由此可知,荆轲为燕太子丹亦是如此……姑且不论燕太子丹的心态。这种牺牲奉献的精神虽然驽钝,但能有勇气舍弃生命,值得敬佩。
士人是可爱的动物,也是极度愚昧不懂变通,为了原则不惜牺牲一切的死士,但是就是这样才令人神往,看了《隆中对》、《出师表》,那愿效股肱之力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我很庆幸我是中国式的文人,似乎也具备这种情操,也希望能找到这样的知己,或是这样让人追慕的师长……
那是文人的幸福,我知道或许有人可能笑我傻气,讥讽我不切实际,在这个唯有诡秘才能生存的现实社会中,只有尔虞我诈才能胜利的现在,还谈什么牺牲或拋弃?但是那种浪漫是历来文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不讳言,我畏惧死亡的-阴-影,但如果为了一样理想,也许我甘愿引颈就戮,但需要一些时间酝酿的。
也许我会为姜维写点历史同人小说,平反他在历史上大多遭到的评判不公。我自许为一介儒家身分的文人,拿著笔捍卫道尽天下所有悖伦罪恶的行为,是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因为我的战场,在稿纸上、在心灵中、在思想裡、在行动上。永无止尽,至死方休。
士为知己者死是需要因时制宜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条,不可轻言拋弃,但又不能蝇营狗茍,违背良知。所以需要竭尽心力为伯乐活下去,就是老马伏枥,其心不死的豪情壮志。在这个混乱的现实社会里,有些坚持是该被承认的图腾,虽然不是显学或是主流,但是有必要存在。要让众人听到正义和忠实的呼声,响彻云朵被抹黑的天空,让蔚蓝与洁白重新回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