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分析
刘备爱惜人才,尤其对诸葛亮十分敬重,正是因为他敬重诸葛亮,听从没有被张飞关羽劝说,才发生了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场大胜仗----博望坡之战。狠狠的打击了曹操80万大军南下的锐气(80万节选于《三国演义》,具体《三国志》上如何说,本人不知)。之后,他对关于张飞说到:“我将诸葛亮视为老师”(大概意思是这样)。后来,他几乎将兵权完全交给了诸葛亮,于是有了后来的哭借荆州,征讨两川,直到最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后的著名的六出祁山,并将诸葛亮推荐的人才几乎一一重用。
但是,历史上,刘备也是一个十分奸诈的人:他在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之时,自己却一曹操讨伐徐州的名义,带着关羽,张飞来到徐州来救援陶膁。等曹操因为自己的大本营濮陽被袭,自己退兵时,刘备按理来说应速速赶回公孙瓒身旁帮助他对抗袁绍,可是他并没有回去,只是把赵云打发回去后,自己温坐于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膁三让徐州后病逝,刘备当上徐州太守。但是在这时候,公孙瓒几乎被袁绍要消灭掉了。而刘备却也没有只字提到回去救援公孙瓒,而当初就是公孙瓒保荐刘备当上了平原县令。而此时刘备已经把这个完全忘记了。
还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我们举个最明显的例子:荆州这个最肥沃的地区。当初,周瑜派重兵攻打这里,经过著名的彝陵之战等一系列悲壮战役,将曹操打出了荆州地区,可适当周瑜率军来到荆州城下时,城门紧闭,,当先锋周泰叫门时,城门上旌旗竖起,原来刘备陈曹吴交战之时,听从诸葛亮之计,将荆州三郡拿下。这时,吴侯孙权派鲁肃来讨要荆州,但是刘备见面就哭,一句话也不说,从而鲁肃同意带刘备夺下东川时归还。但是当刘备夺下东川时,吴侯派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前来讨要,刘备假惺惺的说马上奉还,写好书信给镇守荆州的关羽,但是关羽坚持不给,甚至要杀诸葛瑾,于是诸葛瑾狼狈逃回,刘备说等我攻下西川,派关羽镇守那里,必当奉还。但是当他攻打下西川,鲁肃前来讨要时,他又哭着不给,于是没有办法。以致到最后东吴伐荆州,关于败走麦城。而且,刘备的有些人才也是哭来的,我们可以文举孔明,武举子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与它讨论了天下之事,但刘备欲请诸葛亮出山之时,诸葛亮以“自是乡野闲人,懒散惯了,不愿理会朝政”推托,可是刘备当场就泪沾湿袍,痛哭流涕道:“先生若不出山,东汉江山如何是好?天下百姓如何是好?”感动了刘备,于是便出山辅佐刘备。
刘备爱才不惜才:例如在刘备准备出兵伐吴之时,诸葛亮也劝说过:“当务之急乃北伐曹贼,恢复汉室。情义之事,可以推后”但刘备不听,坚持要起全国之兵,消灭吴国,以祭关羽在天之灵。于是就出现了火烧连营700里,病死在白帝城的惨剧。
话说刘备,并不是一个好人,但也并不是一个枭雄:他的好总结为一字一句:“仁”(可以举刘璋为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说明了他的本质。刘备的-阴-暗一面:骗术太多:骗荆州,骗袁绍,骗曹操等。
其实历史上的刘备,那真的是一位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若非生在群雄并起的时代,一定可以扫平寰宇,一统山河。阮步兵有句话“时无英雄,遂教竖子成名”,“竖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但刘备的时代,“英雄”却似乎走俏得很,苏东坡的千古风流人物好象都挤到三国的赤壁战场上了,虽然范仲淹笑话他们说“费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但范公显然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在那个乱石穿空的年代,最终能够壁立千仞无非曹刘与孙仲谋三人。说起来,孙权其实是个后辈,而曹刘并称,事实上也确实有相通之处,黄巾寇起,曹刘俱能乘势而起;平吕布后,这两人惺惺相惜,同乘同座;以及后来的火烧赤壁与火烧连营,失败的命运都如此相似。但是,刘备比之曹操以及最终战胜自己的孙权,毕竟更胜一筹: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养子,早已进入东汉外戚.宦官的顶级权利阶层,因此曹操与袁绍一样,出身公卿,少时便能彼此交好,引为援就;孙权则世为江东富豪,父亲孙坚以勇御众,饶有郡产,史书明言孙权是“承父兄之基业”;而刘备不然,他虽托名汉室宗亲,实则渺远难追,祖父和父亲虽做过县官之类小官,到刘备时却跌落到了最惨淡处,所以只能和母亲织席贩履来糊口。事实上当时人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是嗤之以鼻的,难保历史上就没有人如江东陆绩那般诘难诸葛亮,说“汉室宗亲”云云谁知道是真是假!但刘备竟能以如此卑微的出身,取得与曹孙抗鼎的局面,实在不简单。而刘备的成功,足以被万世景仰,因此虽然由于晋朝因承魏而兴,故陈寿等奉魏为正朔,后代很多史家却表达了不同观念,如习凿齿、朱熹、肃常、郝经等人,均以蜀汉为正统;《三国演义》等文学著作,更是拼命抑曹尊刘,虽然在客观上“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是胜过了曹操,怪不得曹操如此看好他!
刘备的过人之处,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刘备起兵不仅仅是投机,也实在是有清平宇内之志。黄巾之乱,兼以瘟疫横行,全中国的人口剧减,“十裁一二在”,不过才六、七百万,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点都不夸张。刘备称帝时,蜀国统共才二十万户,九十万人。国家当此危难,如司马徽那样的好好先生、许汜那样的求田问舍者比比皆是,连诸葛亮都不愿轻出茅庐,而刘备卒能以天下为念,崛起于寻常巷陌,以绵薄之力捐助国家,正是大好男儿所当为。而且,在被曹操收并后,虽被厚待,但由于深知曹操将不利于汉室,于是看轻个人的名声安危,接受密诏,然后又毅然与曹操决裂。下得西川后,又不遗余力进攻曹操,誓要“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因此,千古以来,尤其是《三国演义》出现以前的文人墨客,讴歌刘备的诗篇并不少于曹操,著名的如吕温《刘郎浦》:“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辛弃疾《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等等,刘备不仅是个英雄形象,且被称作“刘郎”,其英雄的翩翩仪表,可与“周郎”同证。其雄心壮志,甚至也非刘邦“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也”这样的草莽人物所可比攀。
其次,刘备重视“人”的观念,保人意识强烈,用人水平高超,因而也就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这一点从他撤离荆州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三国演义》着重写道了百姓对他的追随,《三国志》也载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而实际上,追随他的又何止百姓。《资治通鉴》说到,曹操进攻荆州,荆州士子如云一般追随刘备。刘表治下的荆州,不仅相对太平繁荣,而且由于刘表本人为清流的缘故,吸纳了大量的名士,而因刘表志大才疏,这些人大多暗恋刘备,即便是刘表本人,也对刘备推心置腹。其他如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等,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却也对刘备趋之若骛,比如吕布,明明利欲熏心袭击了刘备,却不忍心伤害刘备的家小,且最终又接纳了刘备,要换了是曹操,只怕早被剁成肉酱了。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实在无法抵挡。刘备善待士卒,在入主西川之前,刘备没有一寸土地,却始终有相当实力的军队没有离散,这是他凝聚力的表现;张世平、苏双等“见而异之”,马上就能“多与之金财”用来“合徒众”,而陶谦与刘备接触未久,便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徐)州也”,都可见其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早年遇刺客,刺客竟然不忍刺,并“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刘琮束手,刘备“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可见其震慑力和吸引力;刘备逃出荆州,百姓扶老带幼跟随,可见其政治魅力,这是对曹操的战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民心向背;刘备入川,刘璋旧臣不计前嫌一概录用,可见其胸襟广大……以上罗列这么一大堆,无不是刘备的好,试问曹操、孙权得到这么多赞誉吗。而他在用人方面,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连诸葛亮都大有不如,此处不再赘述。
再次,刘备有大才。当时称其为“枭雄”,其才华表现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眼光。乘势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现,后来不断骚扰曹操后方,令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现了远远超过袁绍和刘表的见识,当时也只有曹操等少数几人才能意识到他的能量。另外,在具体的战役中,刘备也不是等闲之辈,《三国志》明言其“善用兵”,在结识诸葛亮前,已经身经百战,并在征战中不断地壮大着自己,拥甲一直在数万以上,是各诸侯争相拉拢的对象。且诛车胄、杀蔡陽、烧博望、战赤壁、征四郡、收西川、取汉中……这都是刘备亲自指挥的胜仗,比如取汉中,战局一直按照刘备的预谋进行,兹录于下:“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军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打了这么多胜仗,如何大家只记住了夷陵之败呢?我们对赤壁大败的曹操,没有这么苛刻吧!再说夷陵之战,史载刘备兵统共不足七万,比东吴尚少一万,且算是孤军深入,纵是败了,也象李陵那般的悲壮,比曹公之众败于寡,尚有很大距离。刘备还勇敢机智,勇敢处如“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抱得美人归,机智处如“-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便金蝉脱壳扬长而去。据说刘备年轻时曾师事郑玄,虽“不甚乐读书”,想必不会一无所得,而且帝王师也并非郑玄之流,而应是姜尚、张良之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