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重播鹿鼎记的结尾,听到这句台词。
人善于把别人分成两大类,同伴、敌人。譬如说,和同伴讲义气是英雄,跟敌人讲义气则是憨包皮;虐杀如果是针对同伴,那叫泯灭人性,如果针对敌人,则叫做快意恩仇。简而言之,从来没有普遍适用的人类准则,人和人的准则只适用于同伴之间,而对于并非同伴,则适用人和野兽的准则。原因也很简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上帝教人爱人,却挡不住宗教裁判所的熊熊烈火。十字军的铁蹄下无数异教冤魂,而对于无辜女子,则冠以巫术之名残杀。越是虔诚的宗教,越有惨绝人寰的杀戮。为什么?因为那些是异端,是魔鬼,是上帝的敌人。上帝的爱是给人的,文明社会的准则不适用于他们。
希特勒的梦想是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大德意志帝国,在这一点上他跟拿破仑并无区别。通过屠杀 消灭自己的敌人,建立一个新秩序。这样的梦想无论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有人产生过,也这样实践过。第第讨论为什么独裁 者总能够得到足够的权力,其实恰恰是他们迎合了人类最原始的集群思想。要容忍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要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形下消灭反而是更简便的手段。人人都爱整饬的花园,为此,只有先拔去那些园丁眼中的闲花与杂草。
可悲的是,这种“整饬”的念头并非产生于独裁 者脑中,而是留存在我们自己的潜意识里,套一个流行句式: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希特勒。对非我族类的偏见、恐惧与排斥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对不同的人,往往第一念头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身份界定,判断他属于哪个阵营,是友是敌,而后决定态度。大到人类战争,小到职场风云,莫不如是。
还是两千年前的孔夫子说得透彻:礼不下庶人。非常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礼仪廉耻只是针对同一族的士大夫阶层,对于并非一族的其他人,则另有一番适用。适用的是什么?孔子没有明说,翻遍各式各样的教科书,也找不到。但历史上早有答案,镇压也罢、清洗也罢,既然无礼可言,那便不用客气。更何况还有被称作非我族类的夷狄、胡 虏、匈奴、蛮兵、鞑子……那一些则是连“人”的资格也谈不上了,更加等而下之。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那一些种群之上。蒙古入主中原后,将人分等,当初最尊贵的南人等级最低;清兵入关之初,烧杀抢掠,如鹿鼎记中提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之相对的,当明军攻破元都时,我们看到了轮奸元帝后妃的惨象,更可悲的是,这一幕被明朝文人以洋洋得意的赞赏口吻记录了下来,在完全无辜的女子身上宣泄报复的快十感。人性中那些与生俱来的兽性从来不会因为种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能够阻止这行为的没有别的东西,恰恰也是人性,是人性中被文明熏陶,属于理性的那一部分。歧视与偏见是隔阂的开始,宽容和沟通则是融合的前提。千百年来被千百人梦想着的大同世界并不能靠希特勒们的武力来成就,但最终,文明的发展将会逐步弥补横亘在“我们”与“他们”之间的鸿沟。一切能让人类走得更近,心胸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的科技和理念都是值得尊重的,这其中包皮括互联网,www,worldwildweb,是世界的连通,也是我们了解他人,反省自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