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

当年明月 著 /

神秘师兄 上传

就算是忽悠人的,最多把杨鹤拉回来砍了,很省成本,如此生意,不做白不做。

就这样,一脑袋浆糊的杨鹤去陕西上任,至少在当时,他的自我感觉很好。

杨鹤理论之中,最核心的一条,叫做和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杀人是伤和气的,所以能救活一个,就是一个,毕竟参加民变的,原先就是民,

这个理论,一年前,应该是对的

杨鹤同志到任后,就发现不对了。

有一次,农民军进攻县城,被击退,抓住了几个俘虏,由杨鹤审问。

但还没问,杨鹤就发现了一件极为诡异的事——他似乎见过这几个。

确实见过,阅兵的时候见过。

没错,这几个人曾经站在阅兵的队伍里,曾经是他的部下。

强,弱,之间

农民军的战斗力很强吗?

对于这个疑问,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个反问——农民军的战斗力怎么会强呢?

在中国历史上,造反这类活,从来都是被动式,闲着没事干,但凡有口饭吃,是不会有人造反的,成本高,门槛也高。

但遗憾的是,造反这份工作,除了成本、门槛高外,技术含量还高。

要知道,明朝参加这项活动的,主要是农民,农民的基本工作,是种地,基本工具,是锄头。

而阻止他们参与这项活动的,是明军士兵,士兵的基本工作,是杀人,基本工具,是刀剑。

所以在明末大多数情况下,几百个农民军跟几百个明军对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据史料记载,大部分情况,是几万农民军,战胜了几百明军,或是几百农民军,搞定十几个看衙门的捕快。

而更大多数情况,是几千明军追着几万、甚至十几万农民军跑。

没办法,毕竟打仗是个技术活,圣贤曾经说过,把武器交 给没有受过训练的民众,让他们去打仗,就是让他们送死。

没有训练,没有武器,没有兵法,没有指挥,就没有胜利。

但杨鹤先生惊奇地发现,他面对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西北的民军里,除了业余造反的以外,还有很多专业造反的人士——明军,而且数量很多。

他们精通战术,作战狡猾,而且懂得明军的弱点,非常难以对付,且数量越来越多,民变越来越大。

出现此类情况,归根结底,原因就两个字——没钱。

之前我说过,朝廷没有钱,没有钱的结果,除了没钱赈灾外,还没钱发军饷。

据统计,当时全国的部队,大致有上百万人,而能够按时领军饷的,只有辽东军区的十余万人。

而且就连辽东军,也不能保证按时发工资,拖几个月,也是经常的事。袁崇焕同志就曾经处理过相关事务。

辽东是前线,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别提了,西北一带,既然不是前线,自然没钱,有的人几年都没拿到工资,穷得叮当响,据说连武器都卖了,只求换顿饭吃。

没钱赈灾,老百姓吃苦,也没辙,没钱发饷,当兵的吃苦,就有辙了。

兜里没钱,手里有刀,怎么办?

凉拌,开抢!

情况就是如此,官兵越来越少,民军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撑不住。

杨鹤面对的形势大致如此,大家都明白,就他不明白,等他明白了,跑也跑不掉了。

如果换个会打仗的,能用兵的,多少还能撑几天,但杨鹤同志的主要特长,是招抚理论,这就比较麻烦了,据说当时朝廷里,有些人开玩笑,说杨鹤如果能撑一年,就倒着爬出去。

就当时的情况看,这位仁兄爬出去的可能性,大致是零。杨鹤同志的下岗日期,指日可待。

一年后,杨鹤向崇祯呈交 了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有这样十几个名字:

神一魁、王左桂、王嘉胤、红狼、小红狼、点灯子、过天星、独头虎……(以下略去XX字)

以上人等,全部归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