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小狗钱钱

[德] 博多·舍费尔 /

神秘师兄 上传

打破桎梏,开阔视野

钱钱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开拓者形象。这本书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稍许分享一点成年人的特权——赚钱。 《大与小》杂志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自从弗里德里希·弗勒贝尔创立幼儿园以来的200年间,他的追随者们把儿童从做童工受剥削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之后,又把他们束缚在培养乖孩子的游戏之中。现在,是应该努力从儿童的角度重新解读劳动这个概念的时候了。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多接触一下成年人的工作领域。 钱钱拆除了偏见的围墙,让人眼前豁然开朗,它告诉我们:经营活动并不是童工劳动,而是一种能激发人的热情的游戏。它并不枯燥,相反会带来激动人心的时刻,释放人的发明创造的才能。 让孩子们在市场中学习 ,这也意味着在风险中学习 。每一个细小的商业决策都包含了一些风险。错误的决策迟早要遭受经济上的惩罚,而正确的决定最终将会带来更高的收益。“经营”和“赚钱”这两个游戏是严肃的。市场就像是一所课堂之外的学校,它既是一条荆棘之路,也是一座错综复杂的迷宫,既是出产雷厉风行的人的场所,也是制造犹豫不决的人的工厂,既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静修地,也是产生卓越策略的办公室,或是各种创意的交 易所。市场这所学校是一个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梦想。 市场是一种原则——就像民主 一样,它可能被滥用。市场并不意味着没有秩序的横冲直接,而是意味着透明度、竞赛、对人和自然的责任、公平竞争和一定程度的保护。商业活动意味着独立自主、积极主动,或者也可以说坚持己见,但那并不意味着缺乏团 结友爱的精神。我们要对孩子们开展团 队教育,这是因为,我们不是独自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和其他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我们应该保护弱者,不能歧视少数群体,不要对不如自己的人颐指气使,不要追逐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力。而且商业活动不仅与人有关,也与自然有关。它关系到各种生物和这个星球上正在遭受掠夺急需保护的资源。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那些有社会责任感,有生态意识的企业家是不会被市场抛弃的,并且他们时到处于市场的前沿。 赚钱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从小开始赚钱的人拥有对依赖思想的抵抗力,不会乐意让别人来养活自己。而且自己赚钱的人不会成为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 的奴隶。从事商业活动有助于人们以理智的态度珍惜使用有限的资源。我们推祟一种聪明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宁愿购买一件一流产品,也不要不停地买许多的二流产品。而且,不要仅仅因为一件产品的外观不再时髦而新产品正在流行,就频频追逐新鲜的东西。生活质量不是由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堆砌而成的,而是体现在一些别的方面,比如悠闲地享受一下生活,加强邻里关系,表达感情或者从事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从小做起

现在有一个值得省思的问题——整个中欧对儿童这个概念的解读可能明显低估了孩子们学习 技能和从事商业活动的潜力。 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从小做起。分析企业家的传记,有一点很引人注目。绝大多数敢于投身商业活动的人,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具有某种“怪癖”,而且善于思考。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有过小规模的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参与过小型的经济活动。安妮塔·鲁迪克是在世界各地都没有销售代理的Body Shops公司的创始人,她在童年时期卖过化妆品。而戈特利布·杜特韦勒尔的Migros—Kette公司在瑞士创造了4万个就业机会,他小时候养过小白鼠、豚鼠和兔子出售。心理治疗师和企业家彼得·戈培尔认为,思考可以是一种享受,而工作会带来无穷乐趣。具有横向思维能力的人将会受到欢迎,青少年完善自身的愿望和对独立的追求不应遭到遏制。 从分析企业家的传记中还可以明显看出,在童年时期和学生时代,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不得不努力地压制自己的意志,使自己适应外界对思维发展的束缚。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家素质的萌芽呢?如果这种阻力能够有所降低的话.那已然是一件幸事。

企业家精神

在德国,新一轮教育危机已经初具雏形。原因在于教育界对群众失业问题没有做出恰当和足够的反应。教育要想在未来获得发展——或者确切地说要想获得生存的保障,必须让人学会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这意味着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学习 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且以身作则。不应仅仅局限于推动职业培训,也不应抱着充分就业的假设不放,这样做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企业家精神,正确理解企业家素质(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素质不仅仅像目前大家历理解的那样,是企业家传记中描写的那些特殊的禀赋,它应更多地落实到每一个公民身上,让它成为大家都具备的基础条件。 什么是企业家素质呢?这是一个在英语国家常用的概念,很难找到恰当的译法。它指的是一种发展、革新的经营观念,以及将这种观念贯彻在市场中的能力。

用“提出要求”代替“满足欲望 ”

由于西方国家优越的经济条件,在二战之后出生的这代人和他们的下一代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满足。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愿望,大人们把迅速满足他们的需要当作一剂速效镇静剂。于是孩子们失去了在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作进取心和承受力的能力。被宠 坏的孩子没有对艰难时刻的心理准备。 中欧地区对“童年”这个概念的这种理解方式是基于良好的愿望:要废除剥削儿童的童工劳动,维护儿童的权益。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它造成了儿童与社会的日益隔绝和童年期的延长,以及对孩子们过分保护和幼稚化的倾向。要想找出一个适合我们这个矛盾时代的对“童年”的解释,重要的是不要继续把他们培养成温 驯听话的小绵羊,不要再用喂给他们镇静剂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