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球和月球) 参考答案
11.1
月球体积小。
11.2
日全食。
11.3
不能。
11.4 略。
11.5
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者相冲)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大小决定于黄白交角的大小,月地距离和日地距离的远近。食季是有可能发生日、月食的一段时间。取决于食限。34.6天。
11.6
这是因为。月食时见食的地区广,日食地球上只有狭窄地带可见。
11.7
不可能,多次月食需要在年初、年终发生一次。
11.8
食季固定,食限变小。
11.9
朔望月、交点月、近点月和食年组合成一种共同周期,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叫做沙罗周期。取最小值。沙罗周期并非是太阳日的整数倍,相互对应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并不发生在一日内的同一时刻,它的不足一日的尾数0.32日,即1/3天,使相互对应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在时刻上推迟约8小时,因此在经度上偏西约120。。沙罗周期并不严格等于交点约、近点月和食年的整数倍,因此相应的日食月食不可能完全一样。
12.1
从全球范围来看,潮汐现象首先是地球的变形现象。假如地球本来是个正球体,那么它在自转过程中,由正球体变成明显的扁球体,又要在公转中变成不很明显的长球体,后者是周期性变形,成为潮汐变形。
12.2
地球各个部分受到太阳的差别吸引,其中,地心受到的太阳引力,不论方向还是大小,无疑都是全球的平均值。同这个平均引力相比较,各地实际上受到的太阳引力,总是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使地球发生潮汐变形的直接原因,因此被称为引潮力。万有引力定律。
12.3
因为太阴日长度为24小时50分,因此逐日推迟。朔望时,月球,太阳,地球成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的垂点最接近,因此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从而形成大潮。上下弦,月球,地球,太阳成三角形,月球和太阳的垂点相距最远,太阳潮最大限度的牵制和削弱太阴潮,形成小潮。
12.4
减弱。太阳潮大,3.6倍。太阳日内有两次高潮和低潮。是。
12.5
大小相同。潮差变大。
12.6
若月球的赤纬不等于零,它的两个垂点便分居在南北两半球,以至同一纬度的顺潮与对潮有所不同,造成一日内两次高潮之间的差异,成为日潮不等。其他日起,在纬度&≥90。-δ范围内,纬线全线位于顺潮(或对潮)半球内,以致那里每太阴日只有一次张潮和落潮,这样的潮汐称为全日潮。其发生范围视月球的赤纬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