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大数据时代

[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

神秘师兄 上传

第三部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结语:正在发生的未来

大数据时代,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

大数据在实用层面的影响很广泛,解决了大量的日常问题。大数据更是利害攸关的,它将重塑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在某些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个僵局,比其他划时代创新引起的社会信息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所带来的影响更大。我们脚下的地面正在移动。过去确定无疑的事情正在受到质疑。大数据需要人们重新讨论决策、命运和正义的『性』质。我们的世界观正受到相关『性』优势的挑战。拥有知识意味着掌握过去,现在则更意味着能够预测未来。

当我们准备开发电子商务、寓生活于互联网、进入计算机时代或者拿起算盘时,这些事情比那些代表他们的问题更加重要。我们寻找原因的想法可能被高估了,很多情况下,弄清楚“是什么”比找寻“为什么”更加重要,因为前者表面事实才是我们生活和思维的基础。这些问题可能没有答案。或许,它们是关于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能否在喧嚣混『乱』、不可理喻的世界中寻找到意义这一永恒争论的一部分。

最终,大数据标志着“信息社会”终于名副其实。我们收集的所有数字信息现在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加以利用。我们可以尝试新的事物并开启新的价值形式。但是,这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并将挑战我们的社会机构,甚至挑战我们的认同感。可以肯定的是,数据量将继续增长,处理这一切的能力也是如此。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技术问题,应侧重于硬件或软件,而我们认为应当更多地考虑当数据说话时会发生什么。

除了纠结于数据的准确『性』、正确『性』、纯洁度和严格度之外,我们也应该容许一些不精确的存在。数据不可能是完全对或完全错的。当数据的规模以数量级增加时,这些混『乱』也就算不上问题了。事实上,它甚至可以是有好处的,因为当我们只想使用一小部分时,无须捕捉这么多的知识细节。又因为我们可以用更快更便宜的方式找到数据的相关『性』,并且效果往往更好,而不必努力去寻找因果关系。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精心策划的数据来做因果关系研究和控制实验,如测试『药』物的副作用或设计关键的飞机部件。但是在日常情况下,知道“是什么”就已经足够了,不必非要弄清楚“为什么”。大数据的相关『性』将人们指向了比探讨因果关系更有前景的领域。

这些相关『性』能让我们节省机票钱和预测流感爆发,并知道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中应该检查哪些沙井盖和过度拥挤的建筑物。它可以帮助健康保险公司不做体检就能决定保险覆盖面,并降低提醒病人服『药』的成本。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性』,语言可以得到翻译,汽车可以在预测的基础上自行驾驶。沃尔玛可以了解飓风前应在门店准备哪种口味的蛋挞。当然,如果能从中得到因果关系更好。问题是,因果关系往往更难找到,通常我们认为找到了的时候,都是在自欺欺人。

我们之所以能做所有这些事,新工具只是个很小的因素,无论是更快的处理器、更多的存储器,还是更智能的软件和算法。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数据,继而世界上更多的事物被数据化了。诚然,人类量化世界的雄心陷于计算机革命,但是数字工具将数据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移动电话能够跟踪到我们呼叫的人和我们所在的位置,而且同样的数据也能用于断定我们是否生病了。不久之后,它或许还能够辨别我们是否恋爱了。

能置身于信息流中央并且能收集数据的公司通常会繁荣兴旺。有效利用大数据需要专业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即一个能够容纳大数据的心态,但价值的核心归功于数据本身。有时,重要的资产并不仅仅是能清楚看到的信息,更是从人们与信息交 互中收集到的数据废气,聪明的公司可以用它来改善现有的服务,或推出全新的服务。

大数据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它使得目前用以保护隐私的法律手段和核心技术失去了效果。过去个人身份信息包含的名字、社会安全号码、税收记录等,其构成简单明了。因此隐私保护相对比较简单,只要确保不使用这些信息即可。而今天,即使是最无害的数据,只要被数据收集器采集到足够的量,也会暴『露』出个人身份。匿名化或者是单纯隐藏已不再适用。不仅如此,现在要是对某人进行监督,必定会侵犯到较之以往范围更广的个人隐私内容。因为『政府』在管理上不仅要求个人信息尽可能完善,还记录了其所有的社会关系、交往和交 流信息。

无论大数据如何威胁到隐私保护,最让人们头疼的都是行为倾向问题。大数据预测的准确『性』越来越高,它能预测行为的发生,在人们犯错之前,提前惩处。因为预测的结果几乎不可反驳,人们也就无法为自己开脱。但这种基于预测得出的惩罚不仅违背自由 意志的原则,同时也否定了人们会突然改变选择的可能『性』(无论可能『性』有多小)。当我们给一个人判定责任(并给予惩罚)时,必须牢记人类意志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人类的未来必须保留部分空间,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塑造。否则,大数据将会扭曲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即理『性』思维和自由 选择。

应对大数据的汹涌来袭,我们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必须建立规范自身的新准则。随着社会越来越熟悉大数据的特征和缺陷,我们可以改变一系列的惯『性』来帮助社会应对这种冲击。我们需要把进行隐私保护的责任从个人转移到数据使用者身上,也就是说,数据使用者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数据。

在一个预测的时代里,人类的自由 意志神圣而不可侵犯,这一点不可轻视。我们不仅需要承认个人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还要强调个人应为自我行为承担责任。社会则必须采取新的保护措施:接受一种新的职业人,也就是数据算法师,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如此,因为大数据而变得可预测的世界,才不会陷入一个用一种未知取代另一种未知的困境中,不会变成一个黑匣子。

大数据将成为理解和解决当今许多紧迫的全球问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例如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需要对污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方案,来指导努力方向,找出缓解问题的方法。全球范围内遍布的大量传感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内部的传感器,使我们能够以更高的细节水平模拟环境。而世界贫困人口迫切需要提高医疗保健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靠自动化来实现。当下许多似乎需要人类判断才能进行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交 由电脑来做,比如癌细胞活检、传染病爆发前期的模拟预测等。

大数据也被用于发展经济和理解如何预防冲突。基于手机动向数据显示,非洲许多贫民窟地区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大数据还揭示了最可能引发种族关系紧张的社区以及解决难民危机的方式。只有当科技应用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大数据的适用范围才能进一步扩大。

大数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已有的工作,并处理全新的事务。但它绝不是魔术棒,不会带来世界和平,无法根绝贫穷问题,更不能创造出另一个毕加索。大数据不能造婴儿,虽然它确实可以救助早产儿。不要多久,我们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到大数据,如果不用的话还可能会引起些许焦虑,这种情况就像普通体检查不出问题时,会希望有医生帮我们预约x光进行检查。

当大数据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后,它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大约五百年前,欧洲在逐渐发展为更加自由 、科学、文明的世界的进程中,欧洲人经历了对时间认知的重大转变。在此之前,时间被认为是循环的,生命也是轮转的。每天或每年与过去的日子如出一辙,甚至连生命的终结也与起点相似,因为濒死的成人 会显示出孩子的特征。认知转变后,时间变作线『性』的,成了一条岁月演变过程,过程中世界因人变化,生命的轨迹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如果说这以前的历史中,过去、当下、未来的概念是完全交 织在一起的,那么通过塑造当下,人类现在便有了过去可以回顾,有了未来可以展望。

虽然我们可以塑造当下,但未来却从过去的“完全可预测”转变为一块开放又原始、广阔而空白的帆布,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依据自己的价值,努力裁剪塑形。“现代”的一个定义『性』特征便是人类感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这使我们与生活在宿命论桎梏中的先辈们截然不同。但是大数据预测却又使我们的生命帆布不再那么开放、原始和纯净。对于善于运用科技解读未来的人来说,我们的未来不再是只字未书的画布,而是似乎已经着上了淡淡的墨痕。未来的可预知『性』似乎缩小了塑造命运的空间。潜在的可能『性』在概念的圣坛上被解剖。

与此同时,大数据又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受困于过去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预知我们下一步的预测过程中与我们作对,即我们永远无法逃避已发生的事。莎士比亚曾写道:“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大数据通过运算将这句话铭刻,无论结果好坏——无论这句话是否会浇熄我们迎接下一个日出的热情,是否会打击我们留名于世的渴望。

其实,事实很多可能是相反的。知道行为在未来如何谢幕,我们便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问题发生并改善结局。我们能在期末考试之前早早发现有退步趋势的学生。我们能检测出微小的癌变,赶在疾病完全爆发前根治。我们能看到青春期意外妊娠的可能『性』,或是预测到某种犯罪生涯,然后尽力干预,避免出现可能的悲剧结局。例如拥挤的纽约住宅着火的时候,如果能事先知道并从几间最可能是火源的公寓着手,将会免除一场致命的火灾。

没有什么是上天注定的,因为我们总能就手中的信息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大数据预测结果也并非铁定,而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愿意,结局可以改写。我们可以判断出迎接未来的最佳方式,摇身变作未来的主人,正如莫里在海与风的广阔世界中乘风破浪一般。在过程中我们无须理解宇宙的奥秘或是去证明神的存在,因为大数据已经帮我们做好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