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内部的优胜略汰
如果看一看ibm这五年来的业绩,你会发现ibm的年收入五年来只涨了13%(从810亿到910亿),而利润却涨了4倍(从二十三亿到九十五亿)。原因是,ibm不断地淘汰不挣钱或者挣钱少的部门,扩充利润高的部门。2002年,ibm将效益不好的硬盘部门以三十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的日立公司。2004年底,ibm将它的笔记本电脑部门以十七亿五千万的价格卖给了中国的联想公司。其中,十二亿五千万是现金交 易(由联想付给ibm),另外五个亿是联想以19%的股权交 换。也就是说,在当时,ibm认为联想公司值二十六亿美元。再以前,ibm也类似地出售过一些部门。
我们且不去管ibm和日立的交 易,来看看ibm和联想的交 易,因为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收购美国著名公司的部门。当时,不少人觉得联想能收购ibm的笔记本部门说明中国国力增强了,扬眉吐气了;一些人担心联想是否能消化的了ibm这个部门,因为这个部门在亏损。显然,这笔生意能做成是因为ibm卖有卖的道理,而联想买有买的道理。
我没有联想这些年来经营情况的数据,但是有ibm历年的财报。让我们先来看一看ibm的情况。下表是我从ibm提交 给美国证券会的年度汇报表中摘要出来的。其中很多小项目,比如一次性收入和支出等等,我都省略了。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卖了笔记本部门后,ibm的总收入有小幅下降,但是利润有明显的提高,因为成本大幅下降。管理、市场开拓、研发等费用基本持平。税后的利润增加了1/4以上。在卖掉笔记本部门后,ibm用所得到的现金几次购回自己的股票,因此公司总股票数量减少,每股利润的的提升要明显快于税后利润的增长。显然,ibm在卖掉亏损的笔记本部门后,甩掉了一个包皮袱,同时它得以集中精力在它的服务业上,使利润大幅提高,同时也回报了投资者。
那么,联想购买ibm笔记本部门是否亏了呢?虽然我没有看过联想这几年的营收情况,但是我认为联想当年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有两条原因当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看到。第一,ibm笔记本thinkpad是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品牌,联想买下这个品牌就可以直接在世界各地销售自己品牌的电脑,而不是为美日公司组装机器。有时,即使花很多时间和金钱,也不一定能创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联想这次一步到位。第二,当时联想笔记本电脑在世界市场上销量不过2%,这个市场份额无足轻重,根本无法和dell、惠普等公司竞争。当时ibm有5%的市场份额,两家加起来大约有7%,这个份额在世界上可以进前五名,和美日公司就有一拼了。当然,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联想是否能将ibm亏损的笔记本部门扭亏为盈。
对笔记本行业进行一些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我想,联想之所以愿意收购,必然是三思而行后看到了这一点。事实上,ibm笔记本部门的毛利润大约是四分之一,远远大于dell的19%和也高于惠普的23%。但是,ibm笔记本在亏损,而惠普还有7%左右的税后利润,主要原因是ibm非生产性成本,即管理、市场和研发的费用太高,占了总收入的27%。ibm在财务上,是将全公司的这些费用平摊到各个部门,ibm除笔记本以外的其他部门,毛利润均在40%以上,扣除非生产性成本,还十分盈利。但是,笔记本部门就变成亏损的了。ibm是很难扭转笔记本部门的亏损局面,因为整个公司盈利太好,从上倒下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但是,联想应该很容易扭亏为盈,因为中国的人工便宜,很容易将管理和研发的费用降下来。再不济,联想的非生产性成本也不会比惠普高吧。总的来讲,ibm和联想的这次交 易应该是双赢的。
ibm就是这样,时不时地调整内部结构,将一些非核心的、长期效益不好的部门卖掉,同时扩大核心的利润高的生意。
结束语
ibm在百年来历次技术革命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自有其生存之道。它在技术上不断在开拓和发展,以领导和跟随技术潮流;在经营上,死死守住自己核心的政府、军队企事业部门的市场,对进入新的市场非常谨慎。迄今为止,它成功地完成了两次重大的转型,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再从计算机制造到服务。它错过了以微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浪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基因所决定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人数最多、营业额和利润最高的技术公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会随着科技发展的浪潮顺顺当当地发展,直到下一次大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