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05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创新
给数据估值
无论是向公众开放还是将其锁在公司的保险库中,数据的价值都难以衡量。来看看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发生的事吧。这一天,28岁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的公司总部,象征『性』地敲响了纳斯达克的开盘钟。这家宣称全球约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是其用户的全球最大社交 网络公司,开启了其作为上市公司的征程。
和很多新科技股的第一个上市交 易日一样,公司股价立即上涨了11%,翻倍增长甚至已经近在眼前。然而就在这一天,怪事发生了。facebook的股价开始下跌,期间纳斯达克的电脑因出现技术故障曾暂停交 易,但仍然于事无补,情况甚至更加恶化。感到异常的股票承销商在摩根士丹利的带领下,不得不支撑股价,最终以略高于发行价收盘。
上市的前一晚,银行对facebook的定价是每股38美元,总估值1040亿美元(也就是说,大约是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和戴尔电脑的市值之和)。那么事实上facebook价值多少呢?在2011年供投资者评估公司的审核账目中,facebook公布的资产为66亿美元,包括计算机硬件、专利和其他实物价值。那么facebook公司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信息,其账面价值是多少呢?零。它根本没有被计入其中,尽管除了数据,facebook几乎一文不值。
这令人匪夷所思。加特纳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副总裁道格·莱尼(douglaney)研究了facebook在ipo前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估算出facebook在2009年至2011年间收集了2.1万亿条“获利信息”,比如用户的“喜好”、发布的信息和评论等。与其ipo估值相比,这意味着每条信息(将其视为一个离散数据点)都有约4美分的价值。也就是说,每一个facebook用户的价值约为100美元,因为他们是facebook所收集信息的提供者。
那么,如何解释facebook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的价值(约63亿美元)和最初的市场估值(1040亿美元)之间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能解释这一点。然而人们普遍开始认为,通过查看公司“账面价值”(大部分是有形资产的价值)来确定企业价值的方法,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事实上,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即公司被买断是在股票市场上所获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在这几十年中一直在不断地扩大。美国参议院甚至在2000年举行了关于将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现代化的听证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信息类的企业几乎不存在。现行财务报表模式与现状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果不能正确评估企业的价值,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市场波动。
公司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被记为“无形资产”。20世纪80年代中期,无形资产在美国上市公司市值中约占40%,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为75%。无形资产早期仅包含品牌、人才和战略这些应计入正规金融会计制度的非有形资产部分。但渐渐地,公司所持有和使用的数据也渐渐纳入了无形资产的范畴。
最终,这意味着目前还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计算数据的价值。facebook开盘当天,其正规金融资产与其未记录的无形资产之间相差了近1000亿美元,差距几乎是20倍!太可笑了。但是,随着企业找到资产负债表上记录数据资产价值的方法,这样的差距有一天也必将消除。
人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美国最大的无线运营商之一工作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透『露』说,数据持有人在认识到数据的巨大价值之后会研究是否在正式的会计条款中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但是,一旦公司的律师得知此事,便会加以阻止。因为把数据计入账面价值可能会使该公司承担法律责任,律师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同时,投资者也开始注意到数据的潜在价值。拥有数据或能够轻松收集数据的公司,其股价会上涨;而其他不太幸运的公司,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市值缩水。因为这种状况,数据并不要求其价值正式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尽管做起来有困难,市场和投资者还是会给这些无形资产估价,所以facebook的股价在最初的几个月中一直摇摆不定。但是随着会计窘境和责任问题得到缓解,几乎可以肯定数据的价值将显示在企业的资产负债上,成为一个新的资产类别。
那么,如何给数据估值呢?诚然,计算价值不再是将其基本用途简单地加总。但是如果数据的大部分价值都是潜在的,需要从未知的二次利用提取,那么人们目前尚不清楚应该如何估算它。这个难度类似于在20世纪70年代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理论出现前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它也类似于为专利估值,因为随着各种拍卖、交 流、私人销售、许可和大量诉讼的出现,一个知识市场正在逐渐兴起。如果不出意外,给数据的潜在价值贴上价格标签会给金融部门带来无限商机。
一个办法是从数据持有人在价值提取上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入手,最常见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将数据授权给第三方。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持有人倾向于从被提取的数据价值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支付,而不是敲定一个固定的数额。这有点类似于出版商从书籍、音乐或电影 的获利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支付给作者和表演者的特许权使用费;也类似于生物技术行业的知识产权交 易,许可人要求从基于他们技术成果的所有后续发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技术使用费。这样一来,各方都会努力使数据再利用的价值达到最大。然而,由于被许可人可能无法提取数据全部的潜在价值,因此数据持有人可能还会同时向其他方授权使用其数据,两边下注以避免损失。因而,“数据滥交 ”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一些试图给数据定价的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8年在冰岛成立的datamarket向人们提供其他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欧盟统计局等)的免费数据集,靠倒卖商业供应商(如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来获利。另一家新创办的公司infochimps,其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希望成为一个信息中间人,供第三方以免费或付费的方式共享他们的数据。就像易趣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出售家中搁置不用的物品的平台一样,这些科技创业公司想为任何手中拥有数据的人提供一个出售数据的平台。例如,鼓励公司授权别人使用自己手中的数据,不然别人也可以从网上免费收集到这些数据。谷歌的前员工吉尔·埃尔巴兹(gilelbaz)创办的factual收集数据,然后制成数据库供需要者使用。
微软也带着它的windowsazuredatamarket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目标是专注高质量的数据和监督所提供的产品,其方式和苹果公司监督其应用程序商店中的产品类似。微软假设,一位销售主管在准备excel表格时可能还需要做一份公司内部数据和来自经济顾问的gdp增长预测的交 叉表,那么她只要点击想要购买的数据,后者将瞬间出现在她的电脑屏幕上。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估值模型将发挥出怎样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济正在渐渐开始围绕数据形成,很多新玩家可以从中受益,而一些资深玩家则可能会找到令人惊讶的新生机。用硅谷技术专家和科技出版社员工蒂姆·奥莱利(timo’reilly)的话来说就是,“数据是一个平台”,因为数据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