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ing

心理学与生活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 /

神秘师兄 上传

第十一章:人的毕生发展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关注的试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技能的变化。

* 出生前:从受孕到出生

* 婴儿期:足月出生到大约18个月

* 儿童早期:大约18个月到大约6岁

* 儿童晚期:大约6岁到大约13岁

* 青春期:大约13岁到大约20岁

* 成人 早期:大约20岁到大约30岁

* 成人 中期:大约30岁到大约65岁

* 成人 后期:大约65岁以后

一、 研究和解释发展

1、记录发展

常模研究(normative investigation)试图刻画某个特定年龄或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系统地观察,测试不同年龄的许多人体 ,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发展的关键点,这些数据提供了发展或成就的标准模式,即常模。

常模标准可以让心理学家区分生理年龄(chronological age)(一个人出来以来的年月)和发展年龄(developmental age)(一个儿童能表现出大部分人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或心理发展水平时的生理年龄)。

纵向设计或追踪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持续观察和测试同一个体,通常是连续多年不间断。一个普遍优点是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就不会与不同社会条件所造成的变化产生混淆;缺点是某些类型的理论模型只能适用于与被试生活在同一时间阶段的人。

横断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在同一时刻观测、比较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被试,对与年龄有关的行为差异得出结论。缺点: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混淆在因出生于不同年代而遭遇不同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而产生的差异中。

2、解释发展

先天一教养的争议(mature-nurture controversy):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先天),在何种程度上取决于习 得的经验(教养)?

几乎所有的复杂行为都是由个体的生物遗传和个人经验共同塑造的。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

二、毕生生理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

1、 孕期和童年期的发展

(1)子宫内的生理变化

母亲从怀孕开始的第2到第4个星期之内感染了风疹,这个孩子则有50%的可能性会受到诸如智力障碍、眼疾、耳聋、心脏病之类病魔的摧残。如果是在其他时间感染风疹,这些负面作用的发生概率就要小得多。

怀孕的前两个月中饮酒,则有可能导致婴儿面部的畸形。怀孕期间抽烟也会使胎儿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在怀孕的后5个月抽烟。怀孕期间抽烟增加了流产、早产和婴儿体重过轻的危险。

可卡因流经胎盘,会使胎盘的血流紧缩,从而使胎儿的供氧量减少。导致胎儿大脑血管破裂导致终身的智力缺陷,神经系统中被可卡因损坏的部分主要是那些负责注意控制的神经。

(2)婴儿生存的先天机制

婴儿在出生前就能够听到声音,当他们出生时能对某些声音做出反应,相对于其他妇女的声音而言,新生儿更喜欢母亲的语音。

婴儿还立即使用他们的视觉系统。4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开始偏爱轮廓鲜明的物体,而不喜欢扁平的物体,偏须构造复杂的物体,而不喜爱简单的物体,偏爱整体的面孔,而不喜爱面孔特征随便排列的面孔。4天大的新生儿就能认识母亲的面孔。探询性地搜集某些声音的来源。成人 的视敏度大约是新生儿的40倍。

好的视觉——即对视敏度、对比度和颜色差别产生敏感——需要在眼睛中央窝有大量的感光细胞,需要眼睛的光学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在出生约4个月后,形成深度知觉。伊利诺·吉布森和理查德·沃克(Eleanor Gibson & Richard Walk, 1960)视崖的装置:对高度的谨慎并非先在决定的,但在婴儿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探视世界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这一点。

(3)童年期的生长和成熟

成熟(maturation)是指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其种族通常的生活环境中被抚养长大的典型生长过程。所有无缺陷的新生儿都具有同样的生理成熟潜质。

儿童时代结束的第一个具体表现就是青春期生长突进。在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青少年的身体并不是均速发展到成人 的比例,手和脚首先长到成人 大小,手臂和脚紧跟其次,躯干的生长最为缓慢。

生长突进开始后的2~3年后就到了青春期(puberty),或曰性成熟期。

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对同伴接受的强调夸大了个体对躯体形象(body image)的关注。

(4)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许多生理变化并不是因为老化,而是因为不使用。研究结果支持一个普遍的信条,“用进废退”。

随着年龄的增大,眼睛的水晶体会变黄,不那么灵活。水晶体变黄被认为是一些老年人视力不佳的原因。低频波的颜色-紫色、蓝色和绿色难以区分,看近距离物体大为困难。夜间视觉下降

听高频声音时会有困难,男性更为严重。在理解言语时会有困难。随年龄的增大,人说出的声音频率反而增高

二、 毕生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就是研究心理的过程和产品如何在时间进程中产生和变化。

1、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看法

图式(schemes):皮亚杰把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叫做图式,图式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皮亚杰把婴儿的最初图式描述为感觉运动智慧,后者就是指导感觉运动活动,如吮吸、观看、抓握和推的心理结构。经过练习 ,基本的图式可以组合、整合和分化成更为复杂、多种多样的行为模式。

皮亚杰认为,有两个基本的过程协同工作,以达到认知的发展,这两个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assimilation)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修改,使之更为适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儿童来说就是使用已有的图式来对新感觉到的数据加以组织。

顺应(accommodation)就是对儿童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

认知发展就是这样同化与顺应相互穿插、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当地使用同化和顺应就使得儿童的行为和知识越来越少地依赖具体的外部现实,越来越多地依赖抽象的思维。

2、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相信,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有序的、但不连续的阶段。所有的儿童都以同样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以生来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觉运动反应开始了生活。儿童发展出客体恒常性和开始进行符号思维。

客体恒常性(object permanence),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改善了其符号思维的能力。

自我中心(egocentrism),即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

中心化(centration),即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物体鲜明的知觉特征所吸引的倾向。年幼儿童的注意力固着于单一的、知觉上突出的维度——杯中柠檬汁的高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理解了守恒,儿童可以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物体进行推理。

心理运算,即在心灵中产生逻辑思维的活动。抽象思维在具体运算阶段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守恒(conservation):即使物体的外表发生了变化,但如果不增加或拿去什么,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会改变。

可逆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理活动和心理操作都是可逆的。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儿童发展出了抽象推理和假设思维的能力

思维变得抽象了,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现实只是多个可以想象得到的现实中的一个,开始思考真理、公平和存在此类深刻的问题。开始承担科学家的角色,具有从抽象的前提得出逻辑结论的能力。

2、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

(1)再访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

3个月大的婴儿,甚至更小的婴儿,其实就已经发展客体恒常性的某些方面。(雷尼·拜爱宗(Renee Baillargeon))

儿童在做判断时并不仅仅只根据他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他们并不总是自我中心。(Taylor)

(2)再访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基本理念(foundational theories)是指儿童最初理解世界的框架,它被儿童用来解释他们在世界中的经验。在每个领域中,儿童都开始发展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然后利用一系列新的经验不断地对这个理论进行修正。

(3)社会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他认为儿童通过内化的过程而发展。

内化(internalization):所谓内化就是儿童吸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这个环境对认知如何随时间展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果茨基的内化概念有助于解释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式在决定儿童完成皮亚杰任务的成绩上直了很大的作用。必须使用这样的发现来区分认知发展的先天的一面和教养的一面。

3、成人 期的认知发展

智力分为言语能力(晶体智力)和快速学习 能力(液态智力)这两部分时,液态智力随年龄增加而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下降。

液态智力下降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加工速度的减慢。

智慧(wisdom):所谓智慧(wisdom),就是指生活某些基本方面的专长。那些高度追求环境刺激的老人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

华纳·席埃及其同事们证明,训练计划可以扭转某些认知能力的下降趋势。

保罗·保茨和玛格丽特·保茨报酬的选择性最优化(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成功地发展也许包括尽量多地获取新知识,尽量减轻因变老而导致的某些能力下降所带来的影响。选择性意味着老人降低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优化即指老人在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方面进行锻炼或训练;补偿就是指老人使用其他方法应对丧失。

阿尔茨海默病症(Alzheimer’s disease):初症状极为缓和,仅仅是记忆力下降,但病情会逐渐恶化,情感淡漠、缺乏自发性、不再进行社会交往。后期完全沉默寡言,注意力分散,甚至忘记自己丈夫(或妻子)、孩子的名字。

三、语言获得

音素学:研究构成词的语音的学科。

音素:是区分词的言语最小单位,例如b和p区分了bin和pin。

句法:是指词与词互相组合,而形成句子的方式。例如,主语+动词+宾语,是标准的英语句子词序。

词素 : 是区分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bins一词有两个词素,bin和s。

语义学:是研究词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用学:参与对话的规则;交 流、安排语句顺序、恰当回应他人的社会惯例。

1、感知言语和词汇

出生伊始就天生具有感知声音差异的能力,但是,很快就失去了感知其中某些声音差异的能力,这些差异在你的母语中并不存在。

儿童指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当成人 与婴儿和儿童讲话时,有一种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的夸张、高语调的语言形式。儿童指向语言能够保持婴儿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到父母正在说的内容,从而帮助儿童获得语言。

儿童能够感知到对他们诉说的语言中的语音模式(即词)的重复,这是语言获得的第一大步。

婴儿在6~7个半月时开始意识到重复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

儿童早在4个半月时已经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

(1)学习 词的意义

命名爆炸阶段:在18个月左右,儿童的词汇学习 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研究人员把这个阶段称为命名爆炸阶段,因为这时儿童以极快的速度学习 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

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会扩大。在另外一些时候,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也许会缩小。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倾向于假定一个新词语适用于一个物体的整体。如果他们已经知道这物体整体的名称,他们就使用相互排除原则,假定这未知的新词,是指这个物体的某一部分。

(2)获得语法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帮助他们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心理结构。儿童在缺乏很好的输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完整的语法结构。

儿童在学习 某种特定语言时利用了先天制约机制。丹·斯洛宾(Dan Slobin)把这些机制定义为构成儿童语言运用能力(language-making capacity)的一系列操作原则:儿童必须记住词出现的顺序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处于双词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某些有关英语语法的知识。操作原则使得他们能够发现,词序在英语中很重要。

扩充的操作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儿童使用同一个意义单位,即词素,来表达同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的例子包括所有格、过去式和连续行为。

过度泛化(orerrgulazization)的错误:儿童首先使用正确的动词形式,但当他们学会动词的一般性原则以后,他们就把这个规则扩展到这个规则的例外动词身上。

四、毕生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即个别的社会交往和预期在一生中是如何变化的。

1、艾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艾瑞克·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psychosocial stages),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

大致年龄

危机

充分解决

不充分解决

0-1.5

信任对不信任

基本信任感

不安全感、焦虑

1.5-3

自主对自我怀疑

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做某些事情

感到无法完全控制事情

3-6

主动对内就

相信自己是发起者、创造者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6-青春期

勤奋对自卑

丰富的社会技能和认知能力

缺乏自信心,有失败感

青春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自我认同感形成,明白自己是谁、接受并欣赏自己

感到自己是充满混乱的、变化不定的,不清楚自己是谁

成年早期

亲密对疏离

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需要承诺的关系

感到孤独、隔绝;否认需要亲密感

成年中期

再生力对停滞

更关注家庭、社会和后代

过分自我关注,缺乏未来的定向

成年晚期

自我实现与失望

完善感,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

感到无用、沮丧

2、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socialization):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和动机被塑造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要求。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者。

(1)依恋

依恋(attachment):社会性发展始于的婴儿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看护人建立起来的强烈的、紧密的、持久的社会——情感联系。

John Bowlby认为,婴儿会与那些对他的信号进行持续和适当反应的人形成依恋。

某些物种的幼儿第一次看到或者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地产生印刻。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迅速发生,而且很难被修改。

Mary Ainsworth及其同事发明的陌生情境试验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测评依恋的方法之一。

依恋的三个基本类型(Ainsworth et al.. 1978):

安全依恋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儿童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她。

不安全依恋—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在15个月时是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比那些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校里更受欢迎,更少经历社会性焦虑。

(2)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和教养行为

* 权威型(民主 型)父母对儿童提出合适的要求,但他们也对儿童做出反应。这种权威型方式最可能在父母与儿童之间培养出有效的联系。

* 专制型:父母严格训练,但很少注意儿童的自主性。

* 放任型:父母有响应,但不能帮助儿童学习 生活必要的社会规则。

* 忽视型:父母既不管制也不对儿童的独特性产生响应。

教养行为产生于对不同目标的反应。

(3)接触性安慰和社会经验

依恋的碗柜理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哈里·哈洛(Harry Harlow,1965)婴儿可能会依恋那些给他们接触安慰(contact comfort)的人。

智力发展得益于更大范围的教育和游戏活动;社会性发展得益于比在家里更多样的社会交往。

(4)剥夺

缺少紧密的和充满爱意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存,消极的环境也对社会性发展有影响。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28)和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938),认为风暴和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很多非西方文化。很少有青少年会有所谓的内心动荡和非理性的行为。但那些有适应不良 问题的青少年在成人 期很可能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不能用“风暴和压力”的神话来错误地解释。

(5)社会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逐渐确定他们发展中的身份的社会因素,决定他们要成为哪种类型的人,以及要发展哪种关系。

由于同伴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果在12~13岁时对同伴价值和行为(就是父母所担心的同伴压力)的顺从达到了极点。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仍然集中在建立一个独特身份的意愿上。

抱负是指假如男孩在长大后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工作”,他们会选择什么工作;目标是指男孩觉得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得到的”工作。

儿童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他们对他们在学校里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信念。

3、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亲密感

艾里克森认为亲密感(intimacy)是一种对他人承担性爱、情感及道德承诺的能力。社会亲密感是成年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异性恋和同性恋维持长久关系的策略是一致的:两种类型的个体都试图通过分享任务和活动来保持与对方的接近。

婚姻关系对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满意的婚姻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多地试图去治愈破裂的婚姻,相反,男性则更多地逃避冲突。

选择性社会交 互理论(selective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多地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情绪需要的伴侣。Lapra Carstensen认为选择性交往是人们调节情绪体验和保持身体活力的现实选择。

(2)再生力

那些建立适当亲密的人有能力将注意力转向再生力(generativity),超越自己对家庭、工作、社会或下一代的承诺,是30~40岁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使得成人 建立起心理健康的感觉,以弥补对年轻的渴望。

再生力的本质: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

消极的世俗看法造成了对老年人的偏见,被称为年龄歧视(ageism)。

五、性别发展

1、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区别男女的生物特征是性差异(sex differences)。

性别(gender):是指一种学习 得来的,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现象。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个体对男性化和女性化认识的程度,它包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接受的程度。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是指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表现出最基本的男性和女性差异。

儿童往往会低估环境对男孩和女孩发生差异的作用。即2~6岁的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看法比成人 更加极端更为僵化。与大一点的孩子相比,他们总体上更加容易接受符合性别的行为的“程式”。

2、性别角色的获得

家长不光是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动因。例如,埃莉诺·麦克贝认为,儿童性别行为中的许多差别都是同伴关系的产物。

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群体更关注主导地位——谁对谁有决定权;女孩的群体一般更关心一致性而不是权力。男孩和女孩生长在不同的心理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六、道德发展

道德(morality)是一个人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系统。

1、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道德推理就是指人们对在某种情形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所做的判断。

皮亚杰试图把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一般性认识发展联系起来。随着儿童所经历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也会给一个行为的后果和行为者的意图赋予不同的比重。

柯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观点,定义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道德推理的最低水平是以自我的利益为基础,最高的层次则围绕社会利益,不管个人收益如何。为了证明这些阶段,柯尔伯格使用了一系列两难问题。

水平和阶段

道德行为的理由

前常规道德

阶段1:愉快-痛苦定向

阶段2:代价-收益定向;互惠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避免痛苦或避免被抓住

取得奖赏

常规道德

阶段3:好孩子定向

阶段4:法律和规则定向获取赞同,避免遭反对

服从规则,避免责难

有原则的道德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6:道德原则定向

阶段7:普遍道德定向推进社会的福利

达到公正、避免自责

坚持普遍性原则,感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超越社会规范的指导

有4个原则制约着柯尔伯格的阶段模型:(1)个体在某个时间只能处于某一阶段;(2)每个人都以相同的顺序经历每个阶段;(3)每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要更为全面,更为复杂;(4)每个文化中都有同样的阶段。

2、道德推理的性别和文化观点

卡罗尔·吉丽根(Carol Gilligan):柯尔伯格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习惯性道德判断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女性的道德判断是以“爱护他人”为基础,逐渐过渡到自我实现阶段,而男性的判断则是以“公正”为基础。

虽然男人和女人在达到成人 道德发展水平时所经历的过程有所不同,但他们作为成人 做出的道德判断却非常相似。

承认关于道德两难问题的推理一方面是考虑公正性,一方面考虑人道主义。

道德判断受到成人 认识一般性变化的影响。成年后期的一个有关变化就是个体在做判断时,把他们判断的基础从特定情境的细节转换到一般原则的应用上。这样,道德判断越来越以一般性社会利害关系为基础,而不是特定的两难问题。

查看更多